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作者:陈朝霞




  一个优秀的教师语言的艺术魅力对学生的感染是无可估量的。高水平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因此,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那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哪些艺术特点呢?
  1、课堂语言的知识性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用来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场所,而渗透着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目的明确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则是他们定向思维的主要导向,由此便使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比如语文教学中涉及其他学科的问题。这当儿,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感到你那圈“智慧光环”,认真而力求准切地应对类似的每个问题,这样不仅树立起了形象,而且让学生觉得上这节课同时可以学到课外的东西,以加强对45分钟课堂的兴趣。
  2、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随着西方文化通过媒体领域的渐渐“入侵”,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的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如:当我发现安排在下午的课中,有个别同学“神思恍惚”时,便加重语气提醒说:“xx同学有些‘目似瞑,意暇甚’了吧!”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会意的笑,自然比生硬地抛出一句:“xx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好得多。
  当然,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者挖苦性过强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影响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3、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课堂中,教师一句有意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比如当某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出人较大时,教师可以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同学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其实这个问题倘从xx角度考虑很简单嘛。”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学生,使他有了更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
  4,课堂语言的凝练性
  课堂语言如果无重点,索然无味,那么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凝练性,以便让学生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笔者曾在所教同行班中,就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效果做过实验,结果表明:用语拖沓罗嗦、拐弯抹角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淡漠、迟缓;用语简要精练,高度概括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热烈、迅捷。教师应在备课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在认识课堂语言艺术特点后,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1、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确切、明白。
  笔者在教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志愿军马玉祥在朝鲜人民房屋被炸、四次听到哭声、情况非常紧急、踹开门扑了进去时,举某位学生进教室时把门一脚踹开的行为作为对照。笔者用平缓的语调说:“学生踹门行为不文明,志愿军战士踹门表现了英勇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如此比较,言简意赅,学生顿觉领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收到了教育的效果,直到毕业,再没有人用脚踹过门。
  2、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简洁、通俗。
  笔者在教《春》时,文章开头写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红了,河里的水涨起来了。…脸红了”,这是形神兼备的妙笔,笔者在让一个女同学回答如何理解时,恰好这个很少发言的学生满脸通红,笔者及时捕捉这一细节,反问全班她的脸红了与太阳的脸红了意思一样吗?平静的课堂激起了阵阵波澜,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渗透了学生的心灵。
  3、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风趣、幽默。
  笔者在讲荀子《劝学》中的“不积跬步”一句时,有意将“步”写成“止少”,并问全班黑板上有没有错误。一位同学说“步”字多了一点,错了。笔者讲“止”字形,代表脚趾形,指脚。“步”字实际是上“止”下“止”两“止”,多了一点就成六个指头了,同学们恍然大悟。笔者又说:古人以迈出一脚为跬,两脚各迈一次为步。故有半步一步之说。并用体态伴着讲解,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深刻记忆了“步”字的字形、字义,以前常写错的“步”字,再没有写错过。课堂教学语言要风趣而不失庄重,要诙谐而不失典雅,要幽默而不失睿智。
  4、教学语言必须做到形象、优美。
  笔者在教《卖炭翁》时,分析诗人写了卖炭翁的劳苦、悲苦、痛苦、凄苦。课堂分析语言所蕴含的同情与愤怒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笔者因势利导,用低沉的语调讲述:诗人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从外表写到内心,把一个满面烟火色的卖炭为生的老翁欲哭无泪、欲抗无力、欲悲无奈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同学们仔细品味,把玩不已,形象优美的教学语言体现了极强的感召力。
  陈朝霞,教师,现居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