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从高考零分作文浅议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
作者:苏金生
(三)人际关系问题
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会经常与父母产生冲突。同时,部分家庭出现种种伤痕如夫妻关系不和、单亲家庭等,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2、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3、与老师的关系问题
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这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与关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则会对老师产生不理解、不信任以至对抗心理。
上述三个方面产生的问题很可能相互牵连,合并出现,并容易在此基础上泛化为压抑感和无来由的消极情绪,甚至产生攻击行为。有此问题的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敢于骂街是一种英雄行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上文所选零分作文中对教师、国家领导人、党、社会的冷嘲热讽甚至侮辱、丑化从一个侧面暴露了这个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和愿望方面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从客观角度究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等。但有问题的学生却只会认同这两种错误的分析——外归因和内归因。外归因者把所有问题的产生都归咎于外界,“这个世界太黑暗”,“不是我的错”;内归因者认为“都是我的错”,是我太无能。因此,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无论是外归因者还是内归因者都只能产生消极的应对方式,这些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建立、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耐久的心理健康问题。外归因者易转化为自暴自弃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他残、反社会行为,内归因者无疑会导致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由高考零分作文这个点切入思考然后得出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结论可能比较片面、不尽准确,但我始终认为:作文的问题不仅是做文章的问题,如果将其提高到某种高度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文章事小,人生事大;零分事小,心理事大。真切地期望这个观点能得到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的认同。作为以培养接班人为己任的教育工作者,作为新时代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分数,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文章,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任何成人精神疾病都能看到儿时的影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应从孩子抓起。”更增加了我们肩头这份使命的分量。只要我们能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守住课堂、学校这块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协同家庭、社会共同编织学生心理健康安全网,都来重视做学生健康成长这篇文章,都来为这篇文章构思、润色,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是考试。还是人生,消灭零分、另类作文将指日可待。
苏金生,语文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居南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