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论后现代语境下的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谢文新

随机的特点。在这里,教师不再是传递知识的工具,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双方作为具有丰富主体性的“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其中体验着自我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与反省,使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内在意蕴,也获得了精神的丰富和人格的发展;而教师则由权威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多尔语),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铲除对秩序和权威的服从,鼓励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与协商的方式,代替教师单向的传授与灌输的方式,通过赋予求知者探究与理解的权利,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正如多尔所指出的:“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思性关系之中,教师并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恰恰相反,教师要求学生保持对这种权威的怀疑,并要求学生与教师一道去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内容。”
  (2)平等对话。
  所谓的“平等对话”,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之间进行的坦诚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互相包容、互相信任、共同参与、共同设计、共同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和文化情境。师生平等对话消解了传统师生关系中的二元对立,此时的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受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意义,共同成长。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是很容易产生“代沟”的,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好恶取舍,学生有很多奇谈妙论(从网上讨论与投票可略知一二):孟母三迁,让少年的孟子大开眼界(而不是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十分重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复杂的生活经历,让孟子开阔视野,为今后孟子的发展打下基础,而对金陵十二钗中王熙凤的喜爱远远超过林黛玉。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可以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平等对话中,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范式,培育和养成新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让师生在体验的交流与沟通中,相互认识了解,使双方均处在平等的地位,实现对阅读文本的分享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3)理解融合。
  狄尔泰就认为。理解是一种对话形式、交流过程。也就是说理解是对话持续不断地进行和课程建构与实施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师生关系维系的桥梁。通过理解,才能最终打破所谓“权威主义”对阅读教学过程的操纵与控制,让学生真正以主体的身份投入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既通过与阅读文本、教师、同学的对话,让各方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沟通、交流、碰撞中达到彼此融合,完成双方情感和精神的对接,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后现代主义正冲击着当前的教育环境,尤其对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产生巨大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在传统性与后现代语境的交融中才能获得更好的生长态势。我们要站在传统与后现代语境的契合点上去审视语文阅读教学的走向,既不要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为至宗至本,也不要照搬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理论,刻意制定和操作。我们要本着科学精神,吸取后现代主义合理的因素,抛弃其消极的破坏性的因素,构建后现代语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为阅读教学创造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广阔空间。
  
  谢文新,男,教师,现居广东惠州。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