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充分利用课堂 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李继生

样,一个人的视野才会开阔,文化内涵才会逐渐丰富起来。
  2、从诗歌中接受文化价值的熏陶。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志”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就是知识的信念化。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用一首诗来诠释“乡愁”是什么?有学生写道:乡愁是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乡愁是对妻子无限的眷恋,乡愁是对故土无穷的牵挂。文学从来就是入学,在阅读中,学生经意或不经意地沐浴到了人性的光辉——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思念、对人的爱恋。这种绵绵的情愫,这种情怀的陶冶,正是我们需要的一种文化价值的影响。
  3、在同类诗歌中,了解文化现象。
  为了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我们必须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如:教学《乡愁》一诗时,我让学生学习《秋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同类题材的诗歌,让学生了解“游子”的文化现象。了解漂泊在外的游子那种离愁别绪,那种对故土的眷恋,那种漂泊不定的境遇
  
  四、训练学生迁移的能力
  
  写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韩军说:“文学素养更具精神意义,良好的文学意识与文学素养,会令人儒雅聪敏、文质彬彬、气质高雅。”根据教材的特点,在课堂上,我要激发学生写诗的情趣,训练学生写诗的能力。
  
  1、激发学生写诗的情趣。
  学生“谈写色变”,谈写诗歌更觉得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这可以说是过去我们太重视理性分析,忽视感情体验的结果,是太科学主义,轻人文精神的结果。为了营造良好的写诗氛围,让学生走出畏惧心理的阴影,我决定从情境人手,从细节抓起,让学生了解诗歌就是生活,写诗歌就是表达生活中的美。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练习,让他们渐渐地走近诗歌,并喜欢诗歌。
  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选择意象,表达“乡愁”。
  例:离家读书。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伫望,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地挥手。
  中秋佳节。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童年记忆,好友别离,端午赛舟……古诗佳境……
  
  2、教给学生写诗的技巧。
  有效地仿写和迁移是熟练写作技巧的一个必要途径,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让学生明确仿写的要求后,我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感受。依照前面的示例,补写下句。
  爱是扑面而来的雪花,爱是________。
  爱是母亲结满老茧的双手,________。
  爱是老师的叮咛,爱是________。
  爱是坚守,爱是________。
  仿写能让学生回味生活、感受生活、提炼生活,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这既是一种文化情怀的陶冶,又是文字锤炼的重要过程,它把学生带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写作境界。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重要阵地,只有充分利用好教材元素、生活,以及其它的教育教学资源,才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把钥匙,我们要让学生自己用这把钥匙去开启另一扇门、打开另一扇窗。
  
  李继生,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湖南攸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