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李清照传奇人生三断片
作者:谢 进
今日,当我们对这位传奇女子心生仰慕,心怀好奇时,不妨从解读《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人手,去解读李清照的跌宕人生,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位传奇女子的人生三断片。
《如梦令》——活泼欢愉的少女时代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清新美丽,朴素的话语却洋溢着心底的欢愉:难忘那日暮时分,难忘那溪亭畅饮,难忘那荡舟奇景——一个“兴尽”透现了词人兴奋激荡的体验,一个“沉醉”饱含了词人陶醉流连的情愫!
作者选择鲜明的意象来再现这美妙的时刻。抹上斜晖的溪亭,摇曳穿梭的小船,层层叠叠的藕花,惊飞洁白的鸥鹭,一一从作者心底闪过,也在读者眼前闪过。作者运用蒙太奇的镜头组接术绘下了这欢乐的场景,可谓声色俱佳,动静相宜。
全词一韵到底,琅琅上口,读来如夏日清晨闻听林间小鸟的清唱:快乐热烈,朝气蓬勃。
这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当时的她事事如意:出身名门,清丽脱俗,才气纵横,家风开明通达,政治风气也清明和谐——少女时代的她无忧无虑,尽情欢乐,且把这欢乐形之于词。这首小令就如一扇窗,向我们洞开着这位传奇女子的人生一断片——活泼欢愉的少女时代。
《一剪梅》——甜蜜轻愁的少妇年华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作抒写别后离愁。起笔高雅脱俗:室外“红藕香残”,室内“玉簞”,点染秋日的清寒之境,暗透词人的凄凉之感。接着五句叙事抒情,从昼到夜,词人荡舟登楼,满怀相思。“轻解”动作轻盈慵懒,“独上”孤单又生期盼:要是有夫君相伴,轻舟荡漾,那该是何等诗意!可夫君离家日久,我心相思愈浓,渺渺云天,有谁为我传来美丽的信儿?“月满西楼”,那南归的雁儿定会传来夫君的消息!
“花自漂零水自流”承上写舟中所见,千古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抽象的相思之情化作了此消彼长绵绵不绝的物象,可视可感,奇妙之极!
意象有些伤感,却深情款款。香残的红藕已消了《如梦令》中的蓬勃,清凉的玉簟让人心凉,自在漂流的花与水也叫人心伤,而南归的雁群、圆满的月儿却让人心生希冀。
全词用语精致,“ou”韵到底,婉转温润,有如“间关莺语花底滑”,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说不尽的美好浪漫!
此作写于李清照婚后不久。她与丈夫赵明诚门当户对,志趣相投,感情深厚,自是神仙眷侣。可是婚后丈夫为仕途奔波,夫妇聚少离多,离愁也多。不过哪怕是离愁,也是甜蜜的忧愁,那心心相印、两情相悦的爱情,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绵绵相思,那对美好时光的回味,对幸福未来的憧憬,填满了这对年青夫妇的心田,也洋溢在李清照这个时段的诸多词章里。而《一剪梅》正是这样一首,它见证了李清照甜蜜轻愁的少妇年华。
《声声慢》——凄凉苦痛的夕阳岁月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写于作者丧夫之后,此时词人国破家亡夫死自己逃难,人生的苦痛集于一身。此词写尽了词人凄凉惨淡的晚景,也见证了乱世离人的普遍心态。
起笔十四个叠字把词人寻觅的情态、冷清的境遇、凄惨忧戚的苦况真切地再现出来,真是天才的妙笔!
继而词人想到“将息”,想自我排解。可是秋日黄昏,乍暖还寒,最难将息,那么借酒消愁,可是晚风急,心情恶。仰望云天,见雁伤心,它再也不会带给自己“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和期盼。俯察院内,菊花正盛,只是无心赏摘。独守窗前,苦日难熬。黄昏来临,却是细雨滴滴嗒嗒地打在梧桐叶上——这哪是一个“愁”字所能道尽:悼亡之情,身世之感,国破之恨。家亡之痛——词人不能像李白一样大气地吼一声“与尔同销万古愁!”她是弱女子,只能痛彻肺腑地呻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把整个人生晚景的凄凉苦痛浓缩为一天傍晚的情事。把满腔的感情化作消愁之雨,难敌之风,伤心之雁,盛放之菊,梧桐细雨。这些意象的选择似不经意,却最自然地织成了一张承载凄凉苦痛的情感大网。它不光网住了词人的夕阳岁月,也网住了当时的乱世苦况,还网住了揪心而又敬服的后世读者。
本词纯乎以口语入词,天然妙成。“i”韵低沉,节奏鲜明。我们现在读来,仿佛听到一位清雅女子在为我们弹奏一支古筝曲,噌噌噌噌,入耳人心,叫人好不凄凉!
谢进,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西遂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