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为“牛虻”一辩

作者:孙子威




  老实说,我原先对牛虻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幼时在河汊里游泳,我最怕的莫过于牛虻了,牠叮人可疼了,防不胜防,一针见血。所以,当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见保尔·柯察金很敬佩牛虻这个人物,心里不免有点嘀咕:干吗要取这个名呢?这样的人物有什么好!还说是英雄惜英雄哩。
  后来读艾·丽·伏尼契的《牛虻》时,特地注意一下亚瑟为什么要用牛虻作笔名。原来亚瑟常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政治性的杂文,人们因其尖锐泼辣,舌头利害,便送了他这个绰号,亚瑟欣然应诺,干脆用以代替了自己的本名,直至被害前,在给琼玛的遗书中还自称“飞虻”。可见亚瑟颇以作牛虻而自豪的。但是为什么呢?不甚了了。
  最近偶翻古希腊史,读了苏格拉底的“自辩辞”,恍然大悟。哲人苏格拉底,是一个勇敢的真理追求者,公元前399年被诬以崇奉异端、蠱惑青年罪,而遭拘捕审讯。这时他本可以当个风派,以寻开脱的;但他拒不低头,反而发表了一篇被众法官视为狂妄、蔑视法庭的“自辩辞”,其中说道:“你们如果将我处死,你们便很难再有一个继我而起的人,或者换用某种不经的比喻,你们便很难再获得另一个来自天际的牛虻式厌物了!国家恰是一匹高大的骏马,由于体躯庞钜动作不灵,必须有东西刺激牠使牠活泼矫健,而我正是这只上天特赐附国而生的牛虻,因此我才随时随地盯紧你们,对你们激励鼓舞,劝导斥责!你们的确很难再找到傢我这样的人物,因此我劝你们保全我厂苏氏尽管作了这样的解释,还是因膝关节太硬,而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他在殳命饮酡自尽、静待毒发时,犹能与诀别亲友安然言笑,表现了执着真理、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读到这里,牛虻的形象顿时在我脑海里高大起来。怪不得亚瑟要以作牛虻而自豪的。也只有像他这样的爱国者,才不愧牛虻这个称号。
  苏格拉底之死,千古传为美谈。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反而被当时的国家处死。他不为自己悲,而为自己的国家悲。这使我想起鲁迅《药》里的夏瑜,他对牢头红眼睛阿义说:“这大清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便徒然挨了两耳光,他不是也反说阿义可怜吗?他之死,与苏格拉底、亚瑟同,这也是一个牛虻式的人物。黑格尔在《哲学史演讲录》第二卷中,专门讨论了苏格拉底的命运,认定“在世界史中凡是开创新世界的英雄们的情况一般都是如此”。我并不像黑格尔那样,以为他们之死是罪有应得;我每每为这些牛虻式的人物之不幸而愤愤不平,更为制造这些不幸的国家而惋惜。
  由是我也往往忍不住要像龚自珍那样大声疾呼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大变革时期的伟大国度里,文化战线上还是多几只牛虻为好。
  
  本文为著名文艺理论家孙子威教授遗稿,生前未曾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