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插图《火烧草料场》的三处错误

作者:储西保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它们或展现作者的情态,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节,这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若插图出现错误,对学生理解课文就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一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两幅插图:《夜宿山神庙》、《火烧草料场》。其中第一幅就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林冲临时居住的环境,再现了林冲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有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把握林冲这个人物形象。而第二幅插图貌似符合,实则有悖于课文所描写的内容,出现了一些瑕疵。现在我指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草料场所处的位置与原文不符。当林冲与老军办理了草料场的交割后,“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林冲看见居住的地方四面透风感到很冷时,便“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从这里我们就可以肯定山神庙应该在草料场的东面半里多路的地方,那么草料场就应该在山神庙的西面。插图上的方位通常是这样约定的:左西右东上北下南。据此,正确的做法应将草料场所起的大火画在山神庙的左面(西面),可是插图却是将熊熊的大火画在山神庙的右上方(东北方向),这就存在常识性的错误。即使这幅插图是古人画的,或许他们不知道现在这种约定俗成,但当今的编者都是高水平的人,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个约定作出判断,进行取舍。
  二、人物所站的位置与原文不符。当草料场着火,林冲提着花枪准备救火时,听见有人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人是站“在庙檐下”边谈话边观看火势。这种状况很符合当时的环境,因为当时天气相当恶劣,雪越下越大,那样站在屋檐下是可以避风寒的。可是插图却是三人一齐站在山神庙的前面面朝东北方向指指点点着,这既不符合原文,也不符合当时恶劣、寒冷的天气状况以及人们在寒冷天气下通常的习惯——要么躲进屋里,要么站在屋檐下。正确的画法应该画他们三人站在神庙的西檐边面向西观看火势。
  三、三人所表现的情态与原文不符。当林冲得知他们三人的阴谋——想在草料场中烧死他后,(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这时三个“泼贼”应该是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可是,插图所画的那三个人齐刷刷的站成一排,其中两人拿着棍棒,一人口若悬河、指指点点地谈论着,我们看到的只有他们因自己“妙计”能顺利地完成而显出洋洋得意的神态!其实在林冲的一声大喝后,应该表现他们的惊慌,即使他们跑不动,他们的上身也应该有些倾斜,甚至因为惊慌而有些东倒西歪,绝对不会像插图中那样齐刷刷地站成一排。另外,人们在没有危险的刺激时,通常也不会棍棒不离身的。为此,我认为那三个“泼贼”齐刷刷的站成一排,有的拿棍棒,有的高谈阔论着,并不符合林冲拨开庙门后,他们惊慌失措的那种情态。
  有鉴于此,我认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插图《火烧草料场》存在明显的瑕疵。为了使插图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应该剔除与原文不相符的插图,选用更好的插图,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储西保,中学语文教师,现居安徽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