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弗·福塞斯 > 阿富汗人 >  上一页    下一页
三九


  § 第九章

  一次在每天的例行散步时,塔米安·戈弗雷博士问马丁:“年轻人,如果你要去的正是我认为你要去的地方,那么你必须掌握你很可能会遇到的层次不同的妄言和狂热。其核心是自我吹嘘的圣战,但不同的派系是通过不同的路径和不同的行为达到这个目标的。他们并不是相同的,而是差别很大。”

  “这好像是从瓦哈比主义开始的。”马丁说。

  “从某种意义上是这样,但我们不能忘记瓦哈比主义是沙特阿拉伯的国教,而奥萨马·宾·拉登已经向沙特阿拉伯宣战,称他们是异教徒。有许多教派是从超越了穆罕默德·瓦哈比教条的极端派系里演变出来的。

  “瓦哈比本人是十八世纪的一个传道士,来自内志沙漠,那是阿拉伯半岛上最荒凉最严酷的内陆。他抛弃了《古兰经》里许许多多最严酷的和最偏执的教义。但此一时彼一时。他已经被抛弃了。沙特阿拉伯的瓦哈比主义没有向西方或基督教宣战,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去屠杀任何人,更不用说是妇女和儿童了。瓦哈比所抛弃的是偏执的温床,而今天的恐怖头目正是把年轻的幼苗安插在这个温床上,然后把他们培养成杀手。”

  “那为什么他们没有被限制在阿拉伯半岛上?”马丁问道。

  纳吉布·库雷希插话说:“因为三十年来,沙特阿拉伯用石油和美元使它的国家教义国际化,这包括了世界上的每一个穆斯林国家,也包括我的出生地阿富汗。他们都不会明白一个恶魔正被释放出来,或者它会如何转变成一个屠夫。”

  “那为什么‘基地’组织要对它的教义的发源地和资助国宣战呢?”

  “因为其它先知们已经崛起了,甚至更偏执、更极端。他们布道的教义不单单有伊斯兰教所没有的偏执,还包含着进攻和摧毁。由于与西方打交道,并且允许美军在它神圣的领土上驻扎,沙特阿拉伯政府为此备受谴责。当然,每一个非宗教的穆斯林政府都遭到同等对待。因为对那些狂热分子来说,他们和基督徒、犹太人一样坏。”

  “那么,你觉得在我的这次旅行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人呢,塔米安?”马丁问道。

  塔米安·戈弗雷博士发现了一块椅子大小的石头,于是坐上去歇歇脚。

  “有许多团体,但其中有两个是核心组织。你知道‘萨拉菲’这个词吗?”

  “我只是听说过。”马丁说。

  “刚开始时的那只是个帮派。他们想恢复伊斯兰的黄金时期。回到初期执政的四大哈里发时期,也就是大约一千年之前。大胡子、凉鞋、长袍、严厉的穆斯林法规,抵制西方和由西方所带来的任何现代化事物。当然,地球上是没有这样的天堂的。但狂热分子不会被空想吓住,在追求疯狂梦想的过程中,纳粹分子、独裁政权、波尔布特的追随者已经屠杀了千百万人,其中有一半是他们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只是因为他们不够极端。想想斯大林的清洗吧,全都是共产党员,但因被认为是倒退者而惨遭杀戮。”

  “你说的‘萨拉菲’,应该是指塔利班吧?”马丁说。

  “还有其它的。他们是人弹袭击者,头脑简单,信任他们的头目,服从他们的精神引导,不是很聪敏,但绝对听话,坚信他们所有的狂乱仇恨都能取悦万能的真主。”

  “还有更糟的吗?”马丁问道。

  “哦,当然喽。”塔米安·戈弗雷博士说。她站起身,开始带领这个小小的团队返回城堡。虽然隔了两条山谷,但还是能够看到城堡的塔楼。

  “那些极端分子,真正的极端分子,我用一个专用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萨拉菲’。不管在瓦哈比时代它是什么意思,现在它已经改变了。真正的‘萨拉菲’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跳舞、不听音乐、不与西方妇女为伴。根据他的服装、长相及其宗教信仰,能立即分辨出他是什么人。但从内部安全的角度来看,辨明只完成了战斗的一半。

  “有些人会融入西方的习俗,不管心里有多少厌恶,为的只是完全西化,不致引起怀疑。‘9·11’事件的所有十九个自杀炸弹袭击者之所以能从人们的眼皮底下混过去,是因为他们的样子和举动与常人无异。伦敦大爆炸的四个炸弹袭击者也是一样,显然是正常的年轻人,去健身房、打板球、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其中一人还是一个专业教师,整日笑容可掬,实际上在策划大屠杀。这些是需要特别留意的人。

  “许多人经常理发、不留胡子、仪表整洁、身着西服、受过教育、获有学位。这种人是变色龙,他们只是暂时违背他们的信仰,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为了他们的信仰去实施屠杀。哦,我们到了,我的腿也走累了。该是做午间祷告的时候了。麦克,由你主持做祷告。等会儿可能还要向你提问呢。”

  ***

  二〇〇七年刚过元旦,一份电子邮件从伦敦西伯特和艾伯克龙比公司的办公室发往雅加达。载运“捷豹”轿车前往新加坡的里奇蒙伯爵夫人号货轮,将于三月一日从利物浦起航。在新加坡卸完货后,她将空载驶向加里曼丹岛,在货舱里装上木材,然后去泗水①,在甲板上装载丝绸。

  【①泗水,又名苏腊巴亚,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北沿海的泗水海峡西南侧,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海港】

  ***

  在美国喀斯喀特山脉的帕赛顿荒野,建筑工程队在二〇〇七年一月底完成了那座木屋的改造任务,他们总算松了一口气。为了赶进度,工人们都在工地上过夜,忍受着极度的寒冷,直至暖气系统开始供暖。但奖金很可观、很诱人。因此尽管条件艰苦,他们仍然十分卖力。工程终于如期完成了。

  乍看上去,这座木屋没什么不同,只是大了一点。实际上,它的里面已经变了样。为供两名情报官住宿,原先的几个卧室就够用了,为使另外八个警卫的每天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监视,另外建造了一座简易小屋,还在旁边搭了一个餐厅。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