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说过,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没事汉,清闲人”即是中国古人富有哲理的处世哲学。自觉追求淡然恬然、荣辱不惊、毁誉不上心、按自己的原则做人,的确优哉游哉。人生一世,主观上不同的追求,决定人们不同的命运。有的人顺应己心,淡然恬然;也有的人,追求功名利禄,整天考虑别人如何评价自己,活得辛苦,一生疲惫。何不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呢?
在整个社会、人类群体之中,人是很“渺小”的,又是很“高大”的。要尽量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必要时甚至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但在自然之“我”与精神之“我”这对关系中,又应强调精神之“大我”。物质生活贫瘠,精神生活却该富有;外界有许多有形无形的枷锁,精神意志却是自由飞翔。庄子说:“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山鸡宁愿十步或百步后才能寻到食物,也不愿意关在笼中做一只家鸡。帝王虽然神圣,却没有什么自由。西方“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在他的《苍蝇》一剧中,借神仙来庇特之口说:“神氏与国王都有痛苦的秘密,那就是人类是自由的。”萨特和庄子远隔万里,思想上却不谋而合,都体现了对自由的推崇。
1.自由本身是创造
自由是意志上的自由。一个人思想意志得到了自由,他就能够焕发出极大的创造力。释放出思想的火花,就会得到许多收获。萨特又说:“一旦自由在一个人的脑子里爆炸开,上帝对这个人也就无能为力了。”
2.自由是个性
一个人无论套着多重的枷锁,只要他的思想意志是自由的,他就是一个自由人。一个人有了自由,他就会有独特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有个性的人汇集起来成为集体,国家和民族肯定是欣欣向荣、充满蓬勃生机、繁荣昌盛的面貌。
3.自由是财富
有人这样说,自由是宝贵财富。“清闲人”不是游手好闲,而是精神自由的人。“放弃自己自由的人,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做人的权利,甚至放弃自己的尊严。”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有规划的,在“自由世界”中所谓地球人是不存在的。
4.自由是顺心尽兴
怎样才能顺心尽兴?不是“不学无术”,而是有所追求,不贪心,不怒发冲冠;要顺心,但是不违心,不同流合污。人生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总要在追求什么,完全浑浑然无所求的人几乎没有。人要生存,要生活,就离不开物质条件,适当的物质追求也是无可厚非、天经地义的。即使功名利禄,只要是付出而得,也是受之无愧的。但是对物质追求,如果贪心不足变成永无止境,并以此来作为人格追求、价值追求,必然贪心不足蛇吞象。要真正做到“顺心尽兴”,《吕叔简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说是养心第一法,即:置宝贵、贫贱、生死、常变于度外,此乃洒脱人生。
养心就是修心,修心才能顺心。不“顺心”就是压抑自己,克服自我。中国人的德性,一贯视“克己复礼”为维护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利,为自我德性的完善,它可以从肉体到精神来伤害自己和别人。例如女人的“三寸金莲”这种古老的封建文化习俗使女人们忍受着千般痛苦,真正是泪洒衣襟、血沾裹脚布。女人们为了封建礼教、男人的虚荣、家族的光彩,摧残着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扭曲了自己美好的心灵。因此,“克己复礼”是不宜提倡的。这种“奉献”是封建王朝的产物,当今也要奉献,但不能亏。奉献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伦理道德精神,它本身是高尚、纯洁的,也是每个凡人或多或少要做的。所以不仅社会要提倡这种精神,作为个人修养,“修身养性”,都可努力去做。《十五的月亮》歌词中“军功章有你的一半”,是赞扬边防战士之妻为祖国做出的奉献,公平地衡量了“一半”加“一半”的分量,妻子的心理自然有一份骄傲和满足。现实生活中,人在内心的满足是健康极其重要的保证。因此,人生不可因压抑人性、克服自由而违背了自然,辜负了自己,甚至摧残了人生。
5.自由也是和谐
既然知道自由的可贵和重要,人们就会珍视它,并自觉地维护自由,以创造更加和谐的局面。
充分给自己广阔的空间,不要让别人左右自己。
曾有一位干部,他的工作极忙,一天到晚参加会议,接打电话,翻阅文件,可以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完全没有一点心灵上的自由,简直成了一台机器。有人劝他,过度的紧张会引起心脏病和动脉硬化,应该生活得自由些、轻松些。他试着这样做,可是觉得没事干时更难受,还不如多干点事痛快。
其实,工作忙与不忙和心理紧张与不紧张,两者之间是有关系的,但并非一回事。有人工作很忙,其心理却不一定十分紧张;有人工作不太忙,而心理却可能很紧张。这是因为人的特点有所不同。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赛马型”,整天承受压力,只有过着紧张、忙碌的生活才感到舒心;另一种是“乌龟型”,要求在和平、安逸、轻松的环境中生活。如果你属于赛马型,那么就能承受工作的忙碌而不必放慢生活节奏,减少工作量。紧张与不紧张,就像鞋子的大小一样,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道。所以,我们不必按照别人的方式去生活,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