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课例二:“樊哙闯帐”的快乐阅读

作者:吕 波




  读书应该是快乐的。怎么让学生快乐地读书呢?我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幽览胜”。
  教《鸿门宴》很多遍了。以往分析到樊哙这个人物形象时,学生的评价几乎是异口同声:智勇双全。樊哙的忠勇,《史记》一些篇章中多有载述,不言而喻;但樊哙的智谋,似乎只有鸿门宴闯帐时对项羽仓促间说的那番话称得上精彩,竟将天生神勇的霸王都说得“无有以应”了。不过,再次备课时我发现樊哙的那番话好耳熟,——与项伯夜访时刘邦对他说的话几乎一字不易!这是为什么?司马迁一支笔,本善腾挪跌宕,如此不避重复,有意还是无意?
  于是,在阅读课上,我布置一项任务:请学生读《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刘邦本纪》《留侯世家》《樊郦滕灌列传》等篇章,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性格。然后,提示学生,寻找樊哙闯帐这一段中的令人奇怪之处。学习小组讨论后,提交中心发言词。
  师:世界上很多事情,看起来是没什么奇怪的,可是常常禁不住人细细地想。樊哙闯帐一节是《鸿门宴》情节中高潮的高潮,粗读起来,只觉得樊哙的赤胆忠心、能言善辩,项羽的刚愎自用、狂妄愚蠢;可老师在读的过程中,却总觉得事出蹊跷,很多事情不合常情,不合常理,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同感。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第一小组代表发言:
  的确,我们觉得有些地方有些奇怪。我们读了《项羽本纪》,对项羽的性格有了一个总体印象,虽然《史记》中多处讲到项羽仁而爱人,但他也是个很残暴的人。一般而言,他做事都是很果断的,例如,他和父亲项梁刚起事时,就杀了会稽守通,后来又杀了起义的领袖宋义,为的是夺取起义的领袖权。他最残暴的一次举动,是一次就坑杀了秦军的降卒二十余万人。再加上天生神勇,又有极高的军事才能,所以当时威望很高,大家都怕他,他召见诸侯将时,诸侯将甚至“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可是樊哙那么无礼,他却还连称“壮士”,这是为什么?
  师:樊哙对项羽无礼了吗?请具体说一说。
  生1:我们认为,樊哙无礼有三处。闯帐,无礼一也;瞋目视项王,无礼二也;直斥项王,无礼三也。
  (第一小组有条不紊的表达博得了全班同学阵阵掌声)
  第二小组发言:
  生2:我们也觉得这一段有些奇怪,我们读了《樊郦滕灌列传》,总觉得樊哙只是一介武夫而已。他的口才也很一般嘛。
  师(笑):噢?何以见得?
  生2:在《留侯世家》里有记载,当年刘邦破咸阳之后,看到“宫室帷帐狗马中堡以千数”就“意欲留居之”,樊哙就劝了他,可刘邦听不进,最后还是张良出面劝刘邦,刘邦才听了的嘛,刘邦那么听得进意见的一个人,樊哙都劝不动,怎么项羽这么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倒听了他的话呢?
  (许多学生点头,看来深有同感)
  生3:我还看了《淮阴侯世家》中间有一段,韩信在被刘邦疏远之后,有时候到樊哙那里去,樊哙是跪着送迎他,可韩信还说,“生乃与哙等为伍!”是颇瞧不起樊哙的呢。
  师:噢?是吗?看来,我们理解一件事,有时候,把它放到一个比较大的背景下去理解,就感觉不同了。我们只学课文,也就只觉得樊哙闯帐这一段很精彩,樊哙这一段话说得很漂亮,现在读了更多的东西,对这些人物的理解全面了,问题也就发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无法去找司马迁解决了,所以标准答案是没有的,但是我们可以来猜测一下,看看我们的疑问有没有个合理的解释。
  生3:我认为,我们原来对樊哙的评价是不对的。说他智勇双全不符合《史记》对他的一贯记载,他闯帐时对项羽说的那些话,绝对不是临时想出来的。
  师:噢?除了猜想,你还有没有证据?
  生3:我们知道,法律上有个名词叫做“串口供”,我们已经分析过这一段,知道刘邦说的一番话,是为了应付项伯临时编造出来的,为了不在项羽面前穿帮,他必须要和自己的部下“串口供”。你看,樊哙说的话简直就是刘邦的谎言的翻版嘛,如果事先不“串口供”,那又怎么做得到?
  (生3的这个比喻简直绝佳,同学们给予一阵热烈的掌声)
  生4: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樊哙闯帐应该不是他临时发挥的一场戏,而是精心排练出来的。同时,我也还有个猜想,这一出戏的导演应该是张良。
  (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显然,生4的意见触发了他们的想像,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我更没有想到,学生会打出这样精妙的比喻,这个比喻更触发了我的灵感)
  师:刚刚这位同学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张良是樊哙闯帐这出戏的导演,不知道同学们同不同意这种看法?
  生(齐答):同意!
  师: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位导演的导演艺术高不高超。建议同学们从演员和观众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学生分小组讨论,记录要点,推举发言人)
  小组一:我们认为,作为导演,张良堪称一绝。
  师:请具体阐述理由。
  生5:作为一个导演,首先就要会选演员。张良就选对了演员。闯帐这出戏的主角,非樊哙莫属。理由有三:第一,樊哙出身屠户,又身经百战,所以胆子大。要是换一个胆小、怯场的演员,这戏就没法演了。第二,樊哙一向忠心耿耿,所以不用担心他临阵倒戈,背叛刘邦。第三,樊哙的口才应该也还过得去,至少比较会记台词,还要会表演,这才能把这出戏演得情真意切,着实把项羽感动了一把。
  (众生笑,还有同学举手)
  生6:我还觉得,樊哙之所以是闯帐的最佳人选,还因为他形象好。
  (众生又笑,都好奇地听这位同学的发言)
  生6:我猜想,樊哙的形象应该属于施瓦辛格那种类型的,肌肉发达,还特别有正义感,所以项羽一看就喜欢。
  师:你为什么说项羽就喜欢这种类型的人?
  生6:因为樊哙闯帐进去后,一句话还没说,项羽就夸他“壮士”,连夸了两次呢。
  师:为什么项羽就会喜欢这种类型的人?
  生6:因为项羽自己就是这种类型的人哪。
  生7:这还说明张良把观众项羽也研究透彻了。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7: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像自己的人的。
  师:你可以举例说明吗?
  生7:五大郎开店。
  生8:白衣秀士王伦,周瑜。这一些人都是嫉贤妒能之士。
  生9:我觉得不是说项羽不是嫉贤妒能之士,只能说明他很自信。因为像樊哙这样的勇士虽然已经很少见了,但项羽却一点也不觉得受威胁,因为他有充分的自信,樊哙虽然勇猛,但还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没必要紧张。
  生10:我觉得这说明了项羽的天真、没有头脑,就算樊哙不是他的对手,但他毕竟是一员猛将哪,对这种人,要么就笼络过来收归己有,要么就杀掉。
  生11:我就恰恰喜欢项羽这一点,这说明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对人也好,对物也好,他的喜欢都是一种欣赏,并不是从功利的角度去考虑。你看他对虞姬,对乌骓宝马都是这样。不像刘邦,刘邦对事物的喜欢就是一种占有欲、一种贪婪。
  (台下,同学们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师:好了,对项羽的爱恨,一向就是见仁见智的,爱者爱其英雄的坦荡和气概,恨者也恨他的坦荡和气概。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达成共识了,那就是,作为导演,张良是可以打上满分了。他把演员研究透了,所以他选了樊哙,更重要的是,他把观众研究透了,他知道这个观众的口味,这个观众的脾气,这个观众的喜好。他让樊哙冒险,一无礼二无礼三无礼,就因为他知道,樊哙愈是显示其无礼,就愈是显示其英雄气概,就愈是能得到项羽的惺惺相惜的欣赏。而只有得到项羽的欣赏才能虎口脱险,死里求生。
  生12:但是,这种无礼是很有分寸的。表面上樊哙是气势汹汹,但实际上却句句在表明刘邦愿意向项羽称臣,达到了麻痹项羽的目的。这才是刘邦得以逃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师:那你的意思是说,张良不仅是一个绝好的导演,还是一个绝好的编剧喽?
  众生(笑答):是!
  师:刘邦何其幸也!他这个制片的老板,选择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导演,又会导,又会编,(有学生插言:还会演呢!)是的,还会演,就是这样一个十八般武艺俱全的好导演,给刘邦创造了什么样的票房纪录?
  生(七嘴八舌):刘邦的生命!楚汉相争的胜利!一座江山!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文字吧。初读的时候,我们读到的只是樊哙;我们再来读,展开来读,细细读,用心读,还可以读到什么?
  生13:我们读到了张良,把张良从幕后读到了幕前。
  生14:我们读到了项羽,把项羽从外在读到了内心。
  生15:我们还读到了刘邦,把刘邦从畏葸读成了精明。
  生16:我们还读到了司马迁,更明白了什么叫做妙笔生花!
  师:我们不是更读到了自己吗?历史的烟云早已消逝,真实的历史场景也永远无法重现。而在对历史的解读中,我们有大胆的假设,大胆的思考,我们能剥茧抽丝,层层深入,细心感受,敏锐发现,我们创造了自己的解读成果,创造了自己的读书之乐!而这种快乐,难道不正是我们读书的最大快乐吗?
  这是一堂难忘的课。它摒弃了标准答案,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的创造力、解读力真如激荡的喷泉一般。大胆猜测、勇敢发现、灵感碰撞、师生共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感到读书的快乐呢!
  湖南长沙市周南中学 4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