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别忘记语文教学的专责

作者:步秀青 冯贻联




  《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0期方帆先生的《我在美国教中国语文》刊出后,一些网站也相继涌起了方先生的“大洋彼岸”热。看到网站上人们总是与方老师探讨文化教育的细节与技巧,笔者不禁忧心忡忡。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方老师进行的是双语双文化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一些文化是自然的;人家的语言教学,人家学生形式思维的训练,另有其母语教学在,而我们则不同,我们教的就是民族语文。我们切不可无视这一点,被“大洋彼岸的清风”吹昏了头脑,忘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专责。
  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就是我们的民族语,我们的语文课呼唤的是“教学”而不是无限延伸的文化或者其他方面的“教育”;这些“教育”可以也应该“渗透”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但决不能凌驾于“教学”之上,甚至控制“教学”。立足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思维形式的训练场,而不能总是成为各种知识、信息的集散地。要训练学生的形式思维,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应当注意落实以下四个层面的教学:一是弄清“写了什么”(基本内容);二是弄清“写作目的何在”(文章主旨);三是弄清“怎样写的”(文章结构或者说作者的行文思路);四是明白“为什么这样写”(此类文章的行文规律及其后面隐含的人类思维的规律)。其中,一、三层次是二、四层次的基础,而二、四层次才应当成为我们教学的目的。这些认识,读读《中学语文教学》长达四年的“问题之鉴”大讨论,不难寻出坚实的理论依据;如果能够基于语文教学本体的内在要求,我们其实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本来是我们语文教学大是大非甚至可以说是方向上的大问题,可我们却少有人去认真思考探讨,这不能不让人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为我们国民未来的语文乃至文化素质与修养担忧。
  这些认识,笔者在网上与方老师本人进行了交流,方老师的回应很值得回味。他说:
  美国的阅读教学强调五个层次:第一,文章说了些什么基本的事实。第二,理解文章的详细内容,包括字、词、句等。第三,应用文章的内容。比如在学了阅读一篇新闻报道以后,学生能在阅读任何新闻报道的时候都很快地找出自己要了解的东西。第四,分析文章,就是“为什么这样写”。例如文章里面说到道理的因果关系,作者意图,言外之意,修辞语法跟主题的关系等。第五,评价文章的优劣。我在教中国语文的时候也是尽量应用这五个层次引导学生与文本互动的。
  美国语文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我们确实应该学习,但学习的应该是人家货真价实的语文或者说民族语教学。美国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前几年的“语文万维网”栏目中曾经介绍过几次,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就是,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形式的训练(虽然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这样说)。我认为,如果我们想借鉴,应当从这里入手。
  山东邹城市太平中心小学,山东邹城市太平中学 27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