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咬定文本不放松
作者:俞建科
一、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咬定“主题”不放松。主题是原有作品的灵魂,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它,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新发现新见解应建立在对作品主题的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的基础之上。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但是检验一个人阅读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后的创新。有的作品具有多个主题,甚至评论界对某些作品的主题还有争议,学生的创新就有可能建立在多个主题甚至有争议的主题之上。更有甚者,有的作品的主题还有未被发现的地方,学生在阅读时发现了,这也算是一种创新。
二、准确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性格发展的逻辑,咬定“人物性格”不放松。人物的性格决定人物的命运,创造性阅读一定要准确完整地掌握人物的性格,只有这样,以人物为基础的创新才不会“扭曲”人物的性格和背离性格发展的逻辑。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仅仅是文本中的哈姆雷特性格的基本点在不同读者心目中的不同理解评价后的组合而已。因此,让孔乙己去告状,“扭曲”了孔乙己的性格,背离了孔乙己性格发展的逻辑,告状时的孔乙己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格上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了。
三、准确把握作品中人物活动的环境,咬定“环境”不放松。环境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特定的环境给生活在其中的人物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有些作品反映的生活环境和当代中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去较远而且时代不同,所以,阅读作品绝对不能把作品中的环境和当代中学生所处的环境相混淆,应当做到“知人论世”,引导学生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作品中的环境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思考去发现。
基于上述理念,我运用“非指示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孔乙己》,上了一堂并不“离谱”的创造性阅读课,现录几篇学生习作如下,以窥一斑。
孔乙己的死
孔乙己离开了咸亨酒店,用手慢慢地走开了,本来并不很长的街道,在孔乙己看来仿佛有十万八千里,他已经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了。一天傍晚,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孔乙己身上,他爬进了一座破庙,风越大了,雪更猛了,黑暗中孔乙己把身上的长衫紧了又紧。
孔乙己蜷缩在墙角里,眼珠已经不动了,一本破旧的《四书》紧紧贴在他的胸口上,还散发着微微的体温,他身上依旧裹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凛冽的寒风在孔乙己头上呜呜地号叫着……
笑声中的孤独者——孔乙己
孔乙己是笑声中的孤独者,在人们的笑声中来在人们的笑声中去,最后在人们的笑声中死去。在鲁镇的诸色人等中,孔乙己大半生的经历、大半生的追求、言行举止、衣食穿着,无一不成为人们?穴尤其是那些短衣帮们?雪的谈资和笑料,每当他在咸亨酒店门前出现的时候,“热闹”便达到了“高潮”,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人们同孔乙己谈笑的时候,不是往孔乙己的“伤口上撒盐”就是在他“心灵的创伤”处狠狠捅上一刀,当人们的笑声此起彼伏的时候,就是孔乙己泪如一江春水心在流血的时刻。没有一个人去同情他,更没有一个人去抚慰他心灵上的伤疤,只有和小孩子一起他才能“一晌贪欢”。和他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丁举人,早已在中举那天和他在经济上、地位上、心灵上“划清了界线”。这样一颗孤独的心灵,在这样一个世界上能坚持多久?我认为,时间不会很长!
孔乙己死了以后的短衣帮们
日子像流水,不知不觉许多天又过去了,咸亨酒店的门前又像往常一样热闹——短衣帮们又一次聚集到那里。
一个端着满满一碗酒,边喝边说:“听说孔乙己好久没来喝酒了,听说死了,那也活该,谁让他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他家的东西,偷得么?”“人家举人老爷,到底是读过书的,让孔乙己写了服辩,才仅仅打折了腿,给他留了一条活路。至于他的死,那是他的命,要是换了我,非扒了孔乙己的皮不可!”一个微微有点醉意的大声说。一个身材魁梧的说:“我给举人老爷家做过短工,远远地看见过举人老爷,根本不像打人的样子,至于孔乙己说被打折了腿,我就根本不信,很有可能是孔乙己偷了东西非常害怕而‘自残’了。”“不论怎么说,孔乙己就不是好东西,放着《四书》《五经》不读,放着书不抄,偏偏要偷东西,这叫鬼迷心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文人无行’!”一个仔细聆听了半天的短衣帮这样说。
“又一坛好酒来啦!”酒店的伙计忽然大声喊道。于是,他们一窝蜂地涌进酒店去打好酒喝,早已把孔乙己扔到九霄云外。
勇敢地脱下你的长衫
孔乙己,勇敢地脱下你的长衫吧,人生的路千条万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何必一定要走那条“独木桥”呢?你应该脱下长衫,放下文人的清高和孤傲,把自己未了的心愿藏在心中,做一个实实在在地地道道的短衣帮,为生计忙碌几年,然后置几亩薄田修几间宅院,儿孙满堂,不也其乐融融?不再因生活的困顿而遭殴打和凌辱,不再因文人的清高自诩和虚荣而受嘲笑和戏弄。人生总是不完满的,人生也不是一厢情愿的,人生是实实在在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甘肃古浪六中 7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