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教师是谁?——队员、队长、教练

作者:赵 鑫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什么角色?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出不同的教学观。有人说教师首先应该是学习者,这话没错,教师虽然年龄比学生长,专业知识比学生多,经验比学生丰富,但仍要放下架子,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教学相长。但是教师毕竟是教师,在班级这个团体中,他是队员,他也是队长,他更应该是教练!他是闻道先者,他是术业专攻者,他是引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引路者。
  新的课程标准同过去的教学大纲比较,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树立;而这种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师更应该站在队伍的旁边,承担起教练的角色。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把握到了什么分寸,还要向什么方向发展,不论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是精确的还是模糊的,教师都应该给以必要的评价鉴定。教练不一定是优秀的队员,但他要培育和锻炼出优秀的队员,这正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本节课中,江老师设计了课堂教学的三步曲:精心设计导入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文本解读的主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文本价值。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他对教师本质角色的认同。
  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江老师设计的7个问题,入之小而见之大,入乎易而思之深。第1小题,“用一个字概括《示众》的内容”,看上去是让学生只说一个字,但要真正说出这个字,非要通读全文并认真思考,才能概括出最精要的那个字。第4小题,“小说有中心人物么?”似问实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第5、6小题可以合并为一个题目。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又切中要害,简洁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对文本的解读上去,体现了江老师对文本解读的重视。品读涵泳阶段和探究研读环节,江老师象一位高明的教练,选定训练材料,提出训练要求,提供训练指导,启发、诱导、鼓励、肯定,让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一步步接近大师,与大师进行精神的交流,进行思想的对话。在课堂上,主要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例如学生分析《示众》中对天气特别热的描写,对秃头研究白背心上的字的分析,对“一个工人似的粗人请教秃头”的分析,学生都是自己提出提出问题自己进行解答,只是当学生学习研讨到一定的环节,教师才出来或顺,或引,或诱,或导,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延伸下去。
  读课堂实录,总免不了隔靴之嫌,课堂上生动鲜活的学生的活动没法体会,只能据文推知,难免管中窥豹。第二个环节中作者说“有了整体感知,下一步便是品读涵泳,我让学生或谈谈对文章语言特色的感悟,或将品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让学生品读涵泳的工作是做了,感悟的是不是文章语言的特色,从文中看不出来,学生只是对《示众》中的几处用词进行了惴摩,教师没有同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特色到底是什么,似乎还欠教师那么一点,其实教师关键时刻的点明,是非常必要的,教师的导引、点化功夫是教师的价值所在。另外,作者的文章写得不错,他教的学生似乎都个个聪明,课堂教学似行云流水一般没有波折,总让人觉得有点太顺。我个人意见,太顺的课堂可能不如不太顺的课堂会使学生的收获更大些。
  山东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