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一条不该割去的尾巴
作者:刁泽放
——在吝啬鬼夏洛克近乎绝望的哀号声中,我们的课文戛然而止了。
想害人者终未得逞,反而被剥夺了全部财产,甚至连性命都差点丢掉了,这结局似乎大快人心。然而,下课后,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小女孩低声问我:
“老师,这些好人怎么也这么残忍啊?”
是啊,审判就这样结束了吗?面对夏洛克的彻底让步,这些“好人”也太过分了吧?我这样想。
当然,首先是夏洛克过分再先:放着两倍、三倍的利息不要,非要割人家一磅对自己毫无用处的肉。有人想用财生财,而有人想用财达到其他的目的,如果用的是自己合法拥有的财富,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想借助财富的力量来杀人,夏洛克就显然过分并让人可恶了。恶人得恶报,这下场也是他咎由自取。但是,对待夏洛克这样的“恶人”,鲍西娅们就该“除恶务尽”,不给他留下一线生机了吗?基督教的宽容精神在哪里呢?
夏洛克想利用契约来害和自己有宿怨的人的朋友——安东尼奥,我们先不管这契约是否合理,但在它签订之初,作为签约的另一方安东尼奥,是应该有这种最坏的打算的——尽管他不希望发生。但不幸的是这最坏的结果竟当真要发生了。幸好有了聪明的鲍西娅,她假扮法官使一个快要发生的惨剧逆转:害人者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了——执法者如今可以剥夺他全部的财产甚至生命。
注意,鲍西娅其实是钻了契约的空子,她用来达到目的的工具是“法律”,而她本身实际上根本没有实施法律的资格——她的法官身份是假的。如果用财富来杀人是可恶的,那么一个“冒牌法官”用玩弄“法律”的方法来袒护自己丈夫的朋友,把别人的财富据为己有,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贪婪、狡诈,这些词对她难道不也同样适用吗?这样的结局别说对夏洛克有点过分(当初他付出了自己的钱,无论动机怎样,客观上也帮助了别人,如今却要因此一无所有了,连生命也要等别人施舍才能得到),作为一个有恻隐之心的读者,心里也会有些不自在:坏人已经低头了,甚至甘愿“无私奉献”了,你们也尽情地奚落了他,给他留条活路,让他悔过自新不更好吗?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课文下面删去的剧本,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鲍西娅 安东尼奥,你能不能够给他一点慈悲?
葛莱西安诺 白送给他一根上吊的绳子吧;看在上帝的面上,不要给他别的东西!
安东尼奥 要是殿下和堂上愿意从宽发落,免予没收他的财产的一半,我就十分满足了;只要他能够让我接管他的另外一半的财产,等他死了以后,把它交给最近和他的女儿私奔的那位绅士;可是还要有两个附带的条件:第一,他接受了这样的恩典,必须立刻改信基督教;第二,他必须当庭写下一张文契,声明他死了以后,他的全部财产传给他的女婿罗兰佐和他的女儿。
公爵 他必须履行这两个条件,否则我就撤销刚才所宣布的赦令。
鲍西娅 犹太人,你满意吗?你有什么话说?
夏洛克 我满意。
有了这样的结局,才让鲍西娅和安东尼奥等人的性格展示得更加完整:原来前面对夏洛克的步步退让毫不宽容是“逗你玩”,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喜剧效果,好人和坏人心胸境界就是不一样;有了这样的结局,才更能彰显基督教的宽容精神。
奇怪的是教材编者为什么删掉了这一段。如果说为了压缩篇幅,只有区区二百多字而已,我们甚至可以把前面葛莱西安诺在法庭上对夏洛克的怒骂删掉一些来平衡(那实在有损人的风度和法庭的威严,你骂的可是“原告”啊;还有那些反复出现的“犹太人”,是否有种族歧视在里面?)如果说为了让人产生联想,留下回味的空间,难道就是为了让人产生小女孩那样的想法吗?会不会有人甚至这样想:如果我是夏洛克,既然割肉与不割肉结局都会是一无所有,索性来个鱼死网破算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劝人向善而不能逼人作恶啊。
总之,我认为,这实在是一条不该割去的尾巴。
河北东光县大单中学 0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