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异端的前世今生
作者:黄 琼
再次,语文课程理论建设不足,难以规范语文教师的泛滥才情。语文教师本就感情丰富,加以多年的受应试教育和工具主义语文教育的压抑,这次课改无异于解放,于是以革命的名义,他们尽情挥洒才情。一堂堂语文课就是他们的创作,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修养和爱好,“作品”自然多姿多彩。如果你是电脑高手,语文课上就会有很多的动画展示;如果你是影迷,语文课就可能欣赏经典电影;如果你长于表演,你的学生就会经常改编课本剧。语文课本就与教师的个人才情有太多的联系,我们经常把评课与评人统一起来。借着课改的春风,拿着《课标》做令箭,语文老师有一种终于翻身了的快意。在翻身情结的驱动下,所有的创新都会被认为正当,所有的指责都会被“人文”一词轻轻挡回。语文教师欣喜地开掘空间,以为置身于旷野四面都是前进的方向。所以他们不断地前进前进,向着遥远的太空;他们不断地挥霍挥霍,趁得着了自由。这样的语文课气氛确实活跃起来了,教师学生也各自享受着课堂的轻松。但,喜欢并不是语文的衡量标准;轻松更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教育性,语文的语文性依然要被追问。没有语文课程理论的规范,语文课中就会有太多的随意。这包括目标的随意,内容的随意,方法的随意,甚至教师课堂语言的随意。课堂是对话,参与者最终享受共同意义。有太多个人素质的语文课只能算是闲聊,大家各说各的,说完后散了去。或者说是演说,教师向学生表达了自己的声音。就如本文开头所引用的程少堂老师的《荷花淀》,程老师一上课就说今天我们从文化的角度读小说,于是整堂课都是他在向学生说明某种文化。
语文课程理论是语文课存在价值的理论确证,是语文研究和讨论的话语系统,是学术呈累进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它规范着语文始终坚持自己的位置,闪烁着语文性的光辉。它的暗淡是泛语文这个异端缱绻不息的今生背景。
①金灿、邹国林《主人空间时间》,《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3,(上) ②王春晓《把表演引进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3,(上) ③储建明《语文教学中的文化互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上) ④李陆《语文是什么》,《语文报》2004.29 ⑤于漪《语文课程的标准和语文教师》,《语文学习》2003.5 ⑥陈海龙《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上) ⑦钱梦龙《为语文教学招“魂”》,《中学语文教学》,2004.2 ⑧浙江师范大学《语文教研》2004.2 ⑨《关于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3,(上) ⑩《近几十年来母语教育的得与失》,《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
浙江永嘉县城西中学 3251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