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说课晬语

作者:张玉新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别的遭遇不幸的人来到这里,会不会也像史铁生一样得到如此的启示,重新坚强起来呢”,涉及到如何评定作者史铁生,这毕竟还是关于文本解读的问题,是由作者而文本的问题,也就是我国传统解读中的人格风格的问题。作者中心的解读理论十分强调人格即风格,强调人格与风格的高度统一。可是在文学发展史上有许多人格与风格相矛盾的例子。于是,课堂上要充分假设不同的人(作者)在面对相同的景物时可能产生的文本创作冲动。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超越了文本,已经“越轨”了。因为学生已经开始“我注六经”,已经根据自己的假设“另起炉灶”了,如果缺少手段,可能要偏离语文课堂的任务了。但是,吴老师和学生们充分了解作者的特殊身份与不幸遭遇,这就为文本的解读寻找到了可贵的内部证据,在假设别人是否也会如史铁生时,实际上是在做试错检验,检验的目的在于证明史铁生《我与地坛》最独特的文本内涵。因此,在貌似“越轨”的表象下完成的是对文本意义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