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与有荣焉”注释商兑
作者:沈怀兴
(1)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二十四:“岂惟所居之官大?抑乡党与有荣焉。”
(2)宋朱熹《晦庵集•别集》卷六:“以上副国家长育人才之意,而尔之门亦将与有荣焉。”
(3)宋沈与求《龟谿集》卷四:“副朕虚伫,卿亦与有荣焉。”
(4)宋曹彦约《昌谷集》卷七:“如蒙矜允,岂惟小子之幸?山川神灵与有荣焉。”
(5)宋文天祥《文山集》卷十四:“使之有所显扬也,于其先与有荣焉。”
(6)元王礼《麟原文集后集》卷八:“敢以墓铭为请,先生不菲陋之,将山川草木与有荣焉。”
(7)明解缙《文毅集》卷九:“余将为正德重赋之,先君子亦与有荣焉。”
(8)明陆深《俨山集》卷四十六:“是科得人为盛,主司亦与有荣焉。”
(9)明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一:“尽心辅朕,国家安,卿等亦与有荣焉。”
(10)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十四:“夫人而后死者,亦与有荣焉。”
(11)清盛世佐《仪礼集编》卷四:“而乐其事之有成者,亦与有荣焉。”
(12)清谷应台《明史记事本末》卷二十八:“朕与卿等当思祖宗创业之难,守成不易,国家安,卿等亦与有荣焉。”
上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而且任何一例中的“与有荣焉”都不能当“因而也感到荣幸”讲。如例(1)中的“乡党”、例(2)中的“尔之门”、例(3)中的“卿”、例(4)中的“山川神灵”和例(6)中的“山川草木”等是否也感到荣幸,非当事人者怎么能够知道呢?特别例(5)中的“其先”和例(7)中的“先君子”,他们已经作古,而无法“感到荣幸”了!其实,只要读一读这些例句,人们会感到“与有荣焉”并不难理解,原来就是“同有荣誉”或“同有荣耀”的意思。“荣誉”由“荣耀”直接引申而来,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故上面两讲均通。不过,古汉语中“荣”作“荣誉”或“荣耀”解者是常例,一般人都很熟悉,无需旁征博引。“与”作“同”解者似乎少一些,试举例说明。《诗经•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李白《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此两例中的“与”就都是“同”的意思。另外,“与有荣焉”的“焉”是个合音词,由快读“于此”而来。只是现代汉语中不这么说了,故只需理解,不需译出。这在文献中用例颇多,一般古汉语语法书里都讲到了,就不举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