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2005年高考作文试题评说

作者:张厚感




  评说高考作文试题,理应本着“灶王爷上天言事,好话多说”的惯例,说些恭维的话。但很抱歉,实在不敢苟同,只好实话实说了。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全国Ⅰ卷题评说
  此题以生活中常出现“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情况为话题作文,即要求写出这样一种辩证事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此题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感觉是,要表达此事理有些深难。况且前面引用丹麦物理学家玻尔的话,“因为我不怕在我的学生面前暴露我的愚蠢”,此话与“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联系?又与“‘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有什么联系?多数考生恐怕会是摸不着头脑,或者一头雾水。其实这个对话是多余的,可去掉。
  
  上海卷题评说
  上海题文字量大,着实累人。阅读多占了时间,就会耽误表达,这是作文命题的大忌。三个镜头加一串“除此之外”,过于繁杂,其实,以上文字都可删去。凡此种种,不说也罢。下面说说本题的意图,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这叫人怎么说好呢?所列文化生活、举凡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广告文化、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时装表演,等等,先要审视辨析,后要写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庞大得很呀,让大学本科生乃至硕士生去做,也是够劲的吧,高考个把小时的800字的急就章如何完成得了?这样的题,要让我评说,只有四个字——大而无当!
  
  天津卷题评说
  天津题《留给明天》,朦胧得可以,不知所云,考生会无从下手的。留什么给明天?笔者不敏,百思不得其解。是课业,是工作?不好,钱咏在《明日歌》中告诫过的。是功业,是财富?以期万世流芳!对考生来说,都谈不上,不可思议。那么就不知道留什么了。
  
  重庆卷题评说
  重庆题《自嘲》,别出心裁,真可怕。自嘲即自我嘲笑,怎么写呀!不令考生犯难吗?鲁迅有《自嘲》诗,运用调侃笔法而意不在调侃,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乃大家手笔,一般人是学不来的。高考作文,不宜做自我解嘲文章,弄得不伦不类、啼笑皆非,反而不好。这里有个导向问题。
  
  山东卷题评说
  山东题《双赢的智慧》,所讲故事,得不出在竞争中双赢的结论。木匠和石匠双赢?不是。他们之间根本不存在竞争问题,石匠对木匠的帮助,不过是做好事,助人为乐而己。命题在语言逻辑方面也禁不住推敲。木匠和石匠为何而竞争?木匠为何要责备小徒弟?等等,题面都表述不清楚,漏洞百出。真能把考生考晕!
  
  湖北卷题评说
  湖北题是给材料作文,也称话题作文。前面给出王国维关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诗论,是原文照录,不加注解。然后要求考生谈谈“对这则文字的感悟”。在命题者看来,王国维的话浅显易懂,一目了然,考生阅读不会有障碍,而且这对考生观察和理解人生、事物大有指导意义。其实不然。一、王国维的话,多数考生不一定读得懂,理解不会深。二、此话是对诗人说的,讲的是诗人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才能写出有生气的作品来;同时创作又要高于生活,才能体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美,才能使美变得真实而极致。由此看来,引用王国维的话与本题作文要求风马牛不相及,只能起到吓唬考生的作用。三、即使将王国维的话全部删去,而要求考生以800字的篇幅写出对“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的感悟,这也无异于要求哲学博士写一篇人生哲学论文的提要吧,考生何以从命?总之,笔者觉得这类题很有些可怖,就是叫本人写,一个小时肯定写不出来。呜呼,作文教学,何时能归真返璞,少来一点“大言欺人”?(按:题中所引“宇宙人生”,似应为“自然人生”。)
  附王国维《人间词话》摘录今译:
  诗人对于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才能把它表达出来;出乎其外,才能够观察它。入乎其内,因此(作品)才有生气;出乎其外,因此(作品)才有高致。
  
  浙江卷题评说
  浙江题是给材料作文,以期用唐诗导引出“一枝一叶一世界”的话题来。此题弯弯绕,犯了不显豁的毛病,审题太费周折,耽误工夫。其实,只取“一叶知秋”之意,让考生写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就很好。再,“一世界”,字眼太大,考生不好把握。(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多了个“而”字)
  
  江苏卷题评说
  江苏题以文论中的“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要求比拟学习生活、事业人生做文章。看来命题者以为不难比拟,即所谓“何尝不该这样”。其实是不好比拟的。比拟学习生活吧,不够分量,小题大做,弄不好则牵强附会,不伦不类;比拟事业人生吧,考生没有丰富的经历,只能说一些空话大话。试想,中学生青春年少,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很多事情正在起步,很多人只显出个“凤头”,还未见“猪肚豹尾”。高考个把小时,要求写此等文章,真是难为他们了。
  
  广东卷题评说
  广东题《纪念》,话题作文,文字欠简明。当中从“形式”到“未来……”所言挂一漏万,反而是个干扰,不如删去,使题面清清爽爽,让考生尽快进入写作角色。“纪念”为常用词,考生懂得它的含义,不必多费口舌。此题无错,也无特色,算似曾相识的“大排档”吧。
  
  辽宁卷题评说
  辽宁题《今年花胜去年红》,简明,平实而雅致,也不易被押中;可比拟的情事很多,可发挥的空间很大。好题也!至于有的考生只就花说花,写得好的也应肯定,但写好却难。
  
  湖南卷题评说
  湖南题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以期从走路引出成长道路,写出难忘的经历、深切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第一句文字啰嗦,改为“一个人的成长就像走路跑步一样”即可,不影响命题意图的,因为这几句铺垫的话对作文运思无大用。就话题作文而论,此题还算好的。
  
  福建卷题评说
  福建题,要求联系提示文字对两个图形加以比较,把联想或感悟写成文章。此题很“酷”,肯定是会让追星族叫好的。命题着重考查联想、想像能力,强调对事物的感悟,文学意味比较浓,这在作文训练中尽可以一试。然而,作为高考命题,却得不偿失,本末倒置。因为题目缺乏抓挠,审题费时费劲,无疑会造成心理压力,影响考生从容表达。若干年前考过《圆的联想》,是小作文,反映甚好。它可联想到太阳、月亮、车轮、大球小球,等等,题目明朗,不难不易,有所限制,又可自由发挥,真是道少见的好题,足可作为大作文的范例。而今本题,要对两个图形加以比较,写出联想或感悟,而且“联想或感悟要与两幅图都有关”,这就很难了。它的着力处在审题、构思,而不在语言表达,这是带普遍性的问题。因此笔者对此题不看好。
  
  江西卷题评说
  江西题《脸》,一字题,怪怪的。文体不限,可介绍脸,议论脸,记叙脸吧,那么描写抒情一番呢?太可以了!此题写作的自由度大则大矣,但问题不在于此。看到这道题,考生会不知所措的。而笔者看到它却实在难受。高考这样圣洁的考试,怎么能用这样的怪题去考学生?毛泽东当年批评过的考试不要“把学生当敌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噫,杂七杂八的怪嘴怪脸的“一字师”,可以休矣!这都是一些与考生捉迷藏,或是“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劳什子。
  
  总评
  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滑坡,今年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命题方式有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两大类,后者较为时兴,被认为是改革成果之一。看来,改革不在于命题方式,而在于内容和要求。但是很遗憾,话题作文,如上海题山东题湖北题,命题作文,如天津题重庆题江西题,都违背了作文考试着重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宗旨。其共同特点是:深,难,怪!
  中学生还不会写文章,开设作文课,目的是教他们学会写内容清楚、语言文字通顺的文章。由于语文界有的人对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持片面认识,脱离国情,脱离学科实际,加上社会上对新概念作文,以及对低龄化精英化个性化专业化作文的炒作,导致作文教学主题先行,生吞活剥人文精神,假大空复燃,语言运用主体缺失。普遍盲目追求所谓创造性,而忽视精要的作文知识传授,严重削弱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有的书谈到探究式学习时,提出中学生要通过考察,查阅资料,分析三峡水利工程的争论,然后写出自己的见解来,才是好样的。其实这是以新华社、《人民日报》资深记者的水平去要求学生。去年有的省份的高考作文,竟拿《人文素养与发展》这类博士大论文的题目去考学生。其实命题者并未弄清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人文素养与发展的关系。试问,这个“发展”是指社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抑或是人文素养自身的发展?再者,有的考试说明在作文“发展分”条文中,竟拿诗话词话的“意境深邃”之类的尺度做标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教育周期长,如果有失误,动辄影响一两代人。当前语文教育的生态,着实令有识之士忧心。
  归来兮!识字,读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