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一颗”应还是“一棵”

作者:沈永生




  《语文月刊》(2004.10)“百家争鸣”栏唐文健先生《“一棵”还是“一颗”?》认为《篱笆那边》的诗句“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之“一棵”当为“一颗”之误。这是唐先生的误解。教材的处理并没错。
  1.从词义上看,说“草莓一棵”当指这种草本植物的数量,植株的数量,一棵禾;“草莓一颗”则是指其果实的数量,颗粒的数量,一颗果。
  2.从语意上看,要爬过去的“篱笆那边”当是远指。对远在篱笆“那”边的小孩来说,“草莓一棵”显然要比“草莓一颗”的颗粒数量多、几何状貌大,目标更显眼,更容易引起注意、构成诱惑。如果只是“一颗”的话,引起注意的可能性较小。
  3.从生长状态上看,草莓颗粒成串球状着生于植株之上,一般不会孤零零一颗。怎么可能不见“一棵”倒见“一颗”呢?
  4.从认知审美上看,就算是篱笆那边地里“一颗”遗落之物,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诱惑呢?再怎么也远不及活生生的植株上成串生长的颗粒球具有那么诱人的美感吧,更何至于去冒“脏了围裙/上帝要骂我”的风险?
  这里也有一个距离因素,在特定情境下,说“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颗)”,人们更容易联想到“一棵”植株。如果说“桌子上/有草莓一棵(颗)”,人们当然容易联想到“一颗”果实,这样更合实际些。
  5.从条件反射上看,引诱小孩子爬过去的当然不是植株,恰是植株上结的果实,“真甜”的果实。这在下句里已写到。但是在其成熟的季节,看到草莓“棵”,联想到草莓“颗”,也不太生硬吧。当年曹操善意地骗兵士们说,前方有一大片梅林。兵士们由梅林而联想到梅子而联想到又甜又酸而口舌生津而止渴。可见,通过联想与想像,实现条件反射,“草莓一棵”并不妨碍引发下文“真甜”的感觉。
  综上所述,我还是同意课文的处理:“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
  安徽宿松许岭高中 24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