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让一棵茂盛的树挺立在你的心田

作者:葛江海




  一篇文章就像一棵树,深沉的主题或情感,像树的根;起伏或流畅的行文,像树的干;优美或洗练的语言,像树的枝叶。于是,我尝试引导学生像认识一棵树一样来学习阅读一篇文章,教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树型阅读。下面是我用“板块式思路”教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背影》的教学设计。
  预习要求:找朱自清同时代的作家的作品看看,感受一下他们文章的调子。
  导入:先请人画一棵树。然后对学生说:“一篇文章就像一棵树……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读书的方法——树型阅读。”
  第一个教学板块:朗读,识全貌——说感受
  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想想你的眼前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2.学生说话。说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第二个教学板块:品读,看枝叶——说理解
  1.进行合作式学习。“同学们自己任选一段,和同桌交换一下意见,说说你的看法,你的理解,你的疑点。如果你认为这一段好,好在哪儿;不好,你的同桌有同感吗?都认为不好,向全班提出来,我们来把它删去。”
  2.老师教给方法。如果说一棵树上有片叶子,有束花枝特吸引你的眼球,那么,在一篇文章中它就是那美丽的一个词,美丽的一句话。同学们自由发言,然后老师引导:
  它们像一片片美丽的叶子:题目“背影”,其他词语“聪明”“蹒跚”“慢慢探身”“向上缩”“向左微倾”“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它们是一束束美丽的花枝:一处写家境——祸不单行;两处写穿着——买橘时,看信时;三处写心情——①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②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③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四次写背影;四次写流泪;五次写语言。
  3.学生再次进行合作式学习:任意评价“一片叶子”,尽情描述“一束花枝”。先和同学交流,互相切磋,然后举手发言。
  学生可以说:
  ●“聪明”其实不聪明,这个词表现出对自己的嘲讽和指责。
  ●“蹒跚”“慢慢探身”“向上缩”“向左微倾”表现出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困难。
  ●“心里很轻松似的”是作者的揣摩,表现出作者对父亲的理解和体贴。
  ●祸不单行的家境为全文笼上一层低沉的雾。
  ●两次清晰地写背影表现出作者对父亲为自己买橘子印象之深。背影已经成了父亲形象在我心目中的定格。
  ●三次穿插写自己的心情,使文章显得有张有弛,情景交融,真实可感。
  第三个教学板块:赏读,析深根——说感悟
  第一层次:再读课文,说说这样的文章能打动人心吗?
  启发一:结合内容来探究。导问:如果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壮汉,你会感动吗?
  启发二:结合年代来探究。导问:同学们看61页的注释①,作者生于1898年,文中写自己当时二十几岁,当时中国正是20世纪20年代,那时的知识分子的普遍心境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认识:
  ●能打动人心,因为父亲是站在我们身边的一棵挺拔的树,为我们遮阳挡雨,父爱和母爱一样,是天下最美的情感。而这篇文章就是写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0年代的知识分子当时受革命低潮的影响,有很多作家在他们的文章中都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愁绪,所以这篇文章全文都笼罩在一层低沉的愁雾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离别的时候人最伤感,加上作者当时家境不好,父亲的心情也一定不好。如今分别时,他却如此细心地照料我,更让我感到父亲的可亲可爱。全文笼罩在一层浓浓的感情氛围中。
  第二层次:继续导问:“同学们,你们说我们以后可以怎样读,可以怎样写作?”
  如可以这样说:
  ●在读文章时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读,来理解。
  ●在写作时要写得细,写得真,才感人。
  ●在写人时要写出特定的情境。
  ●在写人时要写出特定的动作。
  ……
  第四个教学板块:仿写,种棵树——写我爱的人
  想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让自己感动的人,遇到过哪些让自己感动的细节,然后简单交代背景之后,写出这个感动你的人和事。
  这个环节既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联系生活,感受人生,也让学生进一步体悟“根深才能叶茂”,写文章要扎根生活、用情生活才能写好的道理。
  湖北武汉市洪山高中 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