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这样断章分节合适吗?

作者:张福旺 王桂霞




  人教社最新版高中《语文》(2004版)在选入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同时,对作品做了断章分节处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感教材所做的断章分节有失确当。
  陶渊明的这首诗,历代各家选本均不作分节排列,唯有本教材把它分列成三节,即前四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为一节,中十二句(“羁鸟恋旧林”至“鸡鸣桑树颠”)为一节,后四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为一节。教材为作品断章分节,大抵是出于方便师生把握作品的脉络结构。但这首诗的分节形式,明显与作品文理脉络、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相适宜。
  《归园田居》这首诗,写于作者辞官后的第二年。从作品所写内容及文理结构上看,宜分作两部分把握,即前六句为一部分内容,是诗人对自己多年汲汲仕途、求取功名利禄经历的反省和回顾。他深刻地省悟到自己辞官前求取功名利禄的生活经历是“误落尘网中”,接着又以“羁鸟”“池鱼”作比,写自己在仕途生涯中失去了自由的同时,又出于自我生命的本性,时时向往自由的生活。一至六句在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表达上连贯一气,不宜割裂。
  文章的后十四句是写诗人辞掉官职后,回到田园中的生活状态和感受,合在一起视作全诗的第二部分较为合适。这样全诗就应分作两部分来断章分节。
  文章也可在结构脉络上分三部分来把握。这主要是因为最后两句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对全诗两部分内容的承接和总括,是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清人邱嘉穗就曾精辟透彻地指出“末二句锁尽通篇”。(《东山草堂陶诗笺》)那么,如果作品分三部分来断章分节,也只能是把最后两句诗分列出来为最后一节。
  总之,无论是把《归园田居》分成两节还是三节,教材的分节形式都值得推敲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