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词语拾零(二七):“腐败”的流行及其新用法

作者:李德龙




  “腐败”一词义项有三,一为腐烂:不要吃~的食物;二为(思想)陈旧;(行为堕落):~分子;三是(制度、组织、结构、措施等)混乱、黑暗:政治~。(《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第391页)义项一是其本义,出现很早。如《史记》记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腐败”的后两个含义出现较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大约是在我国封建时代晚期才出现的。一个世纪以来,“腐败”一词与政府、机构、官员行为密切联系。而随着近几年我国政府不断增强打击腐败的力度,“腐败”一词频频升温,出现在各大报刊杂志,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我们常见的“反腐败、打击腐败、预防腐败”等组合外,“腐败”还与更多词语有着多姿多彩的搭配组合,近几年涌现出来的组合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一是:“腐败+涉及领域组成四字格名词词组”,如“司法腐败、医疗腐败、教育腐败、新闻腐败、消防腐败、乐坛腐败、房地产腐败、学术腐败、艺术腐败、公益腐败、交通腐败”等,此类似乎已经形成固定的“×腐败”格式。二是:“腐败+表现形式(多为单音节)组成三字格名词词组”,如“腐败餐、腐败团、腐败楼、腐败车、腐败游”等。三是:“表示腐败程度的形容词+腐败”,组成“大腐败,小腐败,低级腐败,高级腐败”等。需要说明的是,“×腐败”格式具有较强的能产性。随着国家监察力度的加强,不断曝光新的腐败领域,因而也就为该家族不断增添新的成员。而第二、三两类因腐败的具体内容和程度有着自身的限制而表现为一定的封闭性,新组合的增长呈缓慢态势。
  笔者通过检索媒体对于“腐败”一词的运用感觉到这些组合搭配一方面揭示了当前“腐败”所涉及的领域、表现形式、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政府揭露、打击、铲除腐败的决心与力度。这正是“腐败”一词流行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根源。
  有趣的是,“腐败”一词的流行滋生了该词的一种新用法。请看语例:
  (1)到深沪湾“腐败”一下(《东南早报》2004年7月2日)
  (2)她老这么跟着我,哪有机会去找我的朋友们一起去腐败一下啊!(引自网络小说《混在济南》)
  (3)既然这样,不如忙中偷闲,“腐败”一下奢侈一下,花上半日好时光,插花。(《海峡生活报》2004年1月5日)
  (4)“我们也没什么太多的娱乐,没事就是找个地方拉着朋友‘腐败’一下呗。”(《新华日报》2004年8月26日)
  以上例子中的“腐败”与广大人民群众心里深恶痛绝的制度、组织、结构、措施人员等的“腐败”绝对不同。一是“腐败”主体不同,是一般群众,而且主要是青少年;二是“腐败”内容不同,主要指一般群众通过合法途径享受生活的方式,如:休闲娱乐(例3)、聚餐(例2、4)、旅游(例1)。
  “腐败”的这种新用法主要表示普通大众合法地花费一定资金享受生活的方式,比如:几个朋友一起聚餐、旅游、娱乐等。新用法主要是一种修辞行为,使用者主要借贪污腐败分子的贪污形式比喻自身生活享受。另外由于使用该用法的主要人群是没有经济收入的或者经济收入一般的青少年,因而在运用时也表达出该“腐败”有一种超出自身日常生活享受水平的隐含义。比如,有的人把喝一罐可乐也称为“腐败”,有的把和朋友一起吃点小吃叫“腐败”。因此,这种“腐败”多与“一下”“一次”连用,补充说明“腐败”行为的“小打小闹”,根本无法与真正的腐败相提并论。
  “腐败”新用法的产生与当前社会腐败行为蔓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联系。当前,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的深恶痛绝成为普遍社会心理,同时也引发大家在生活享受方面的不平衡心理,口语中运用“腐败”形容自身生活的某种超常享受(相对自身日常生活水平和状态),有一种对不平衡心理的补偿作用,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自身对社会诸多腐败行为的不满与讽刺。另外,这也是追求语词趣味化、求新求异的当代青少年语言运用的时尚潮流影响所至。“腐败”这一政治术语被大众谐趣化解读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形象地表现了青少年的多元化语趣与随意的心态。应该说,“腐败”新用法是群众民间话语的一个新鲜个案。
  目前,“腐败”新用法主要还是流行在青少年的日常口语中,并且因其特殊的修辞趣味和文化内涵迅速传播着。很多冠名“腐败同盟”“腐败公社”的网站,主要在传递和交流着各地青少年朋友吃喝玩乐的一些信息。甚至有的打出“今天你腐败了吗?”的口号!笔者以为,尽管“腐败”的新用法活泼生动,贴近生活,但青少年经常把“腐败”作为口头禅挂在嘴边的这种行为及反映出的心态却应引起当今社会的注意与重视,予以引导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