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拉开帷幕,他们会给你精彩

作者:杨宏丽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严文井先生的一篇童话作品《小溪流的歌》(语文出版社课标教科书,七年级上18课),小溪流不畏艰险,自由、快乐成长的热情鼓舞了我;小溪流在对话中表现出的童真和执著,深深地感染了我。在反复地读过了几遍文章之后,小溪流的形象就越发地清晰了,它像一个天真执著的孩子不断地在我的面前跳跃。我想如果孩子们看到这篇童话一定也会有着同样的欢欣,一定也会得到精神上的鼓舞。于是我决定打破教科书(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课标教科书)的限制,把它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分享。
  既然是童话作品,又是交给七年级的学生来学习,就应该按照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去设计教学。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采用语文活动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而且这篇童话作品脉络清晰,按照小溪流成长的四个阶段,通过小溪流与障碍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小溪流勇敢执著的精神和它快乐成长的过程。既然有精彩的个性鲜明的对话描写,那么采用读、讲故事的方式就能很快让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学习,这既符合文本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但当我拿着油印的文章走进教室的时候,内心却多了一重顾虑,毕竟是借班上课,况且是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城市的孩子应该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伴随着清脆而优美的铃音,我与学生们开始了交流。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我和同学们开始了第一个活动——“讲故事给大家听”,本以为会带来一段时间的沉默(毕竟孩子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相反,学生们非常踊跃:第一位上台的是一位女同学,她讲述的是小溪流部分,声音甜润、童稚未脱,极好地展现了小溪的天真快乐;出乎意料的是面对全班同学和后排众多的听课教师,她竟大方自如地加入了几个表演性的动作,尽管这些动作并不娴熟也不优美,但依然能把小溪流的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当第二位男同学神清气爽地走上讲台的时候,好像就已经预示了他的成功。他像小品节目中的双簧演员,泥沙的“愤愤”与疲倦,大江的乐观与“不知疲倦”在他不同的表情与音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座的所有师生都被他深深吸引,我却感动得眼中盈满了泪水。在课堂这短短的读书时间,学生们能解读得如此得彻悟,讲述得如此精彩;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能心存美好,保持纯真,敢于在他人面前表现不尽完美的自己,对他们而言,这恐怕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了。
  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活动的兴趣。在第二阶段——品读阶段的小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选取自己喜欢的语段、自己喜欢的角色,品味、揣摩、交流,分配好角色在全班进行了比赛,通过这种比赛、评议的方式,他们真正地把握了文本,把握了小溪流的形象,他们的发现甚至比我还要细致入微。比如,当二组的同学读完“小河”部分时,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评价的;“我觉得张维茜同学尽管读出了小河的坚定与快乐,但他有些地方把握得不太准确,就像‘就不能停留!’一句在小溪、小河部分都有,但两句读起来语气是应该有差别的。小溪流活泼、顽皮,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期盼与憧憬;而文中‘沙声地歌唱’‘翻腾’‘卷起’‘激烈地打着’等词语说明小河已经长大,它拥有了更多的克服困难的勇气,所以同样的一句话在这里读的时候,语音应脱离小孩子的稚气,语气中应该有更多的勇敢与坚定。”接着这位同学示范着读了一遍这个句子,读得果然好。这位同学的分析令我瞋目,他能如此切中肯綮地评议同学的朗读,源于他对文章语言的深刻品味,源于他对文本细致入微的解读,连“沙声”一词也逃不过他犀利的眼睛。所以,当我们老师退出长期霸占的讲台,细心地为学生搭建舞台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敏感的心灵,睿智的思想,他们也会像小溪流一样一路唱着歌快乐地前行。
  在同学们充分地感知了成长中的小溪流的性格特点,了解到对话描写的作用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型的语文活动——编演童话剧。设置了一个具体而有选择性的情境:假如海洋在奔流中遇到了一条哭泣的小鱼,遇到了一只受伤的贝壳,遇到了海岸边慢慢爬行的老乌龟……,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要求同学们分小组交流,分角色编排,要用对话展现它们的性格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迅速地进入角色进行讨论。几分钟后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第一组三位同学排演了这样的情节:
  海洋在前进中看到了一条小鱼在一边哭泣,于是它迎过去,热情地打着招呼:“嗨!你好,小鱼!”
  小鱼看了它,没有应声,还是独自地:“哼——哼——”
  海洋很纳闷,急切地问:“怎么了?小鱼?”
  小鱼眨眨红红的眼睛,不情愿地说:“我好孤独啊!在我们鱼家族里我是最小的一个,那些大鱼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地游玩、嬉戏,他们都不理我,我只好躲在这里了。”
  海洋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小鱼啊,你真是个小孩子,他们都是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一起做伴一起成长,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你太小,或许他们没有注意到你,你要用你的活泼开朗打动他们啊,相信他们会很喜欢你的。你要坚强,不能动不动就流鼻涕啊,别人会笑你的!走吧,小鱼,我带你去找他们吧!”
  于是海洋带着小鱼奔向了前方……
  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仅有三组同学表演了他们编演的课本剧。在他们的排演中,海洋依然保持着乐观、进取的精神,并用他的乐观与执著感染了受伤的贝类、失去信心的乌龟……给他们以前进的勇气。孩子们用心演绎着小溪流的形象,用他们的开朗和勇气感染了我。
  短短的一节课孩子们给了我很多的思考,解决了我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不是靠我们的传授和讲解可以获得的,它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情境的活动中去领悟、掌握,以至于内化、吸收和运用。而活动的设计一方面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语文活动要立足于“语文”,不能偏离语文的轨道仅追求一种课堂的热闹,使教学的设计为“活动”而“活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活动的设计应该是为“语文”的活动,是为促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养成的活动。学生在长期的多样化的语文活动中,手脑并动、学思合一、知行统一地自主地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解读文本的同时,渐渐地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长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正如这堂课,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一直在活动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童话的诗意,在感受着小溪流的执著与坚定的同时也在展示着自己的快乐和勇气。当我拿着文本走进课堂的时候,我感动于小溪流的坚强、快乐;当我踏出教室的时候,我收获的是学生们的纯真与才智。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要相信:拉开帷幕,他们会给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