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叶圣陶语文审美教育思想探析
作者:马笑霞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
叶圣陶非常重视语文审美教育,他说: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这是“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之一。(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第65页,以下凡出自此书,均只注明页数)并说“这目标是非达到不可的”,“不仅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必须个个学生都受到了养成,培植,训练,才算达到了目标。”(65)语文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了使人们的“思想益正确而完善,情感益恳挚而缜密”(349),从而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人。他还指出:中学生要具有审美鉴赏的本领,因为这“岂但给你一点审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260)并且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365)他还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对语文阅读的审美意义作了阐述:“阅读不是没事做闲消遣,无非要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其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好的文艺作品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125)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它非常明确地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①它还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②这些提法与叶圣陶的语文审美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
尽管爱美是人类的天赋,但审美素养的获得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审美实践的途径来培植。当今社会文学作品多,文学样式新,传播媒体广,尤其是互联网上,中外各种思想、情调的作品都有,五花八门的电视剧充斥屏幕,这就亟需要丰富青少年“美感的经验”,提高他们审美的鉴赏水平。那么,“美感的经验”如何获得?“晶莹的宝石”怎样发现?叶圣陶认为“欣赏文学的能力不能凭空培植”(65),他提出的具体途径有:
(一)“要认真阅读”
叶圣陶说:“所谓欣赏,第一步还在透彻了解整篇文章,没有一点含糊,没有一点误会。”(69)因为读懂全文是为了整体感受,给学生发现并体味文章的整体美提供正确有效的途径。认真阅读必须要透彻理解,由字词句章而通观全篇。叶圣陶还说:“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265)所以,“穿凿附会固然要不得,粗疏忽略同样要不得。”(29)他还说:“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260)“采取走马看花的态度,谈不到文艺鉴赏。纯处于被动的地位的,也谈不到文艺鉴赏。”(261)而那些“不预备动一动天君的人,当然谈不到什么鉴赏。”还有那些“只能够说一些形容词语的人,他们的鉴赏程度也有限得很。”(261)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没有鉴赏素养,一时无从着手的学生,必须“给他们易晓的暗示与浅明的指导,渐渐引他们入门”(29),使他们“从困勉达到解悟”(21)。
(二)要“驱遣我们的想象”
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观照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说:“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为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因为作者和读者之间是以语言文字作为桥梁的,但他们的思路却并不相同。“作者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265)也就是说作者在作品中所描写的,有些是生活经验,有些是想象所得。我们的生活经验与作者不同,不能一一从生活经验去领会作品,所靠的大半是想象。这就是说读者看到语言文字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文字去感知、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且,叶圣陶还说:“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265)而“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265)所以,他强调说:“想象是鉴赏的重要条件,想象力不发达,鉴赏力也无法使之发达的。”③这也就是欣赏文学作品必须“驱遣想象”的根本原因。
(三)要“训练语感”
对于语感,叶圣陶有一个精当的解释,认为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267)他非常重视语感的培养问题,认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④还说:“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268)因为离开了语感,文学作品无从鉴赏,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只有有了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学生才能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与情味,才能辨出作品的真滋味来,也才有接近作者旨趣的希望。
叶圣陶认为,训练语感的办法就是多读别人的作品,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以明达文意的习惯。他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他批评“现在的国文教学……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13)还说:“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使语言不期然而然近于完美。”(607)确实,在诵读过程中,目视、口诵、耳听、心想,理解内容、想象意境、感知语言的音乐性,它是一个对内容美和形式美综合内化的心理过程。叶圣陶尤其赏识“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125)确实,这种大量的反复的美读实践,能使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养成,语言修养加强,语感具备了,审美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
然而,训练语感不仅要靠诵读和揣摩,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有深切的生活经验。叶圣陶说:“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还接着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268)这就讲明了语感能力的高低与生活经验的多寡、对生活感受的深浅直接有关的道理。
(四)要“不妨听听别人的话”
为了真正鉴赏文艺而有所得,我们“不妨听听别人的话”,阅读一些切切实实按照作品实际情况加以评论的文章。叶圣陶说:这些文章会告诉你“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样看法,为什么;对于社会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这样明白地说明,当然适于作为参考了。”(269)他又说:“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批评文章都有价值,但是看看它们,就像同许多朋友一起在那里鉴赏文艺一样,比较独个儿去摸索要多得到一点切磋琢磨的益处和触类旁通的机会。”(269)“别人有几句话搔着了痒处,我就从此得到了启发,好比推开一扇窗,放眼望去可以看见许多新鲜的事物。”(269)这些都是虚怀若谷的长者对我们的诚恳教诲。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切磋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学生借鉴别人的经验,有助于加深自己的体验,对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第2页。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6页。
③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第237页。
④《学习语法培养语感——访吕叔湘先生》,《语文学习》1985.1
浙江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