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散步》课堂实录
作者:戈月素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
生: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背起一个老人,一个中年妇女背起了一个小孩。
生:看到当时的景色很美,有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菜畦。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画面上的男人很孝顺,他能够背起他的母亲,可见他爱他的母亲。
师:爱,体现在“背”这个动作上。
生:我感到这一家人特别的和睦,特别温馨。
生:我想起了一个场景,好像是1994年,那时我还非常小。我们温州发了一次洪水。我、奶奶、父亲和母亲被洪水困住了,后来我的父亲背起了奶奶,母亲背起了我,情景虽然没有像课文里描写的那么美,因为我们是在逃生,情况比较紧急。但仍然很让人感动。
师:范温特同学能够触景生情,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非常好,连老师也被你深深地感动了。
生: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师:亲情是人间至情,是人类诞生以来长写不衰的话题,莫怀戚的《散步》就是一首亲情的颂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作一次心灵的散步。
师:下面就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初步感受。
生:这是一次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田野散步。
生:这是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生:这是一幅共享天伦之乐的精彩画面。
生:这是一件在散步中发生分歧又及时解决分歧的事情。
师:这确实是一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但作者却通过一家三代郊外散步这一点小事来体现亲情这个大主题。真是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下面请大家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老师先请四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倾听。听完之后,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准备发言,在发言之前,请学生先与同桌交流。)
师:老师特别喜欢同学凝神静思的神情,也非常喜欢刚才大家与同学一起交流时的热烈场面。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动静结合,令老师感到很欣慰。下面请同学回答老师让同学朗读之前提出的问题:你觉得课文中哪句话体现了感人的亲情?
(学生纷纷举手)
师:很多同学都举手了,很好。但老师想请一个不举手的同学发言。潘豪同学没有同桌,是客观因素不足,刚才失去了和同桌一起交流的机会,那就让他跟我们大家一起交流。
生:我觉得“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一句能体现这种亲情,是一种祖孙之情。
师:哪个词语特别能体现这种情感?
生:“摸”字,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写出了母亲疼爱孙子的情感。
师:确实,看似不经意之间出现的动作却最能体现亲情。
生: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顺从母亲的要求决定走大路,这是令我感动的一幕。我们现在很多人对孩子宝贝得很,但经常忘记去孝敬老人。而课文里的“我”却能够把儿子的要求放在一边,实在令我感动。
师:这一幕也很使老师感动,使我想起了一句诗:“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母亲,一只递给孩子。”如果爱的左手不幸受伤了,那么剩下的这只爱的右手该递给谁呢?
生齐答:母亲。
生:“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里写出了“我”对母亲的热爱,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因为母亲已经老了,她走不过去的地方,我们可以不去。但“我”还是背起了她。可见“我”的孝心。妻子背起儿子的动作,写出了妻子对儿子的一种关爱。
师:“我”和妻子不仅背起了母亲和儿子,还背起沉甸甸的亲情。叶晨同学也举起了手,在老师的记忆中,叶晨同学是第一次举手,你终于能战胜自我,老师很为你高兴。
生:我觉得第一句就体现了浓浓的亲情。“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家四口能够在一起散步,感觉特别温馨。我们家就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爸爸妈妈都很忙。
师:叶晨同学能够联想自己的生活去感受亲情,很好。老师希望你向你的父母推荐这篇文章,并且告诉他们,你希望在一家人一起散步的过程中体验亲情。
生:我觉得“儿子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特别能体现这个家庭的和睦和温馨。
师: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生朗读这句话。他把这句话读得很深沉,很有情感)
师:谁能对王伟飞的朗读进行评价?
生:他读得很有情感,很好!
师:确实读得很有情感,但有情感是否就代表他朗读得很好?
(生有些犹豫)
师:请问,儿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天真、活泼、可爱。
师:天真可爱的儿子说这句话时会显得那么深沉吗?
生齐答:应该说得很轻松。
生:老师,让我来评价自己。我把轻快活泼的感情读得很深沉,是情感把握上出现的失误,我现在再读一次。(再次朗读这句话,把一个孩子特有的活泼可爱的情感读出来了。)
师:这一次朗读,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来读,读得很好。学习就是要求真务实,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及时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一定要予以引导和纠正,这样对自己,对发言的同学都是一种收获,切记,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
生:我觉得“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身体一直不好,我对她说,正因为如此,就应该多走走”这一句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热爱。
师:母亲身体不好,还要她出去散步,万一摔了一跤,不是把好事变成坏事了吗?“我”这行为不是多此一举吗?
生:不是,身体不好,就要锻炼,而且春天景色那么美,辜负了这美好的春天多么可惜。
生:而且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她享受春天的时光也不多了,所以就应该出来走一走。
师:哪个词突出了母亲享受春天的日子不多了呢?
生:熬。
师:假如把“熬”改成“度”字,效果如何?
生:不行,“熬”字更好的突出了母亲的身体虚弱,我对母亲的健康的担心和忧虑。而“度”就显得太平常了。
师:一个“熬”字,体现了母亲是在承受着肉体的痛苦中迎来了春天,而“我”却承担着精神上的痛苦。对我来说,“我”也在熬,不同的是“我”的心在备受煎熬。你能够把这段文字读一读吗?
(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
师:非常遗憾,只有老师是面对范温特的,刚才老师从他的表情中才明白什么叫声情并茂。还有哪位同学要发言?
生:老师,我觉得写景的文字也能很好地体现亲情。因为一家人出去散步,其乐融融,心情好了,景色也就显得美好了。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就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情感。请大家齐读一下写景的语段。
师:菜花、桑树、鱼塘太平常了,为什么母亲一眼望过去,就决定要走小路呢?
生:平常的东西之中能够见真情。不是有一句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吗”?
生:我反对。母亲之所以喜欢走小路是因为这里的景色充满生机。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都是富有生命力的景色,而母亲多病,病人特别渴望有生命力的景色。
师:风烛残年的母亲显然对富有生机的景色是情有独钟的。
生:我觉得这段景色特别美,不是景物本身很美,而是我们一家人心情的愉悦使得眼前的景色也显得更加动人和美丽。
师:讲得好。假如一家人家庭关系紧张,婆媳不和,“我”夹在当中受夹板气,那么眼前的景色肯定会不美。所以说,一种心情便是一种风景。这景色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