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走势分析
作者:周 红
先说小阅读。这一段现代文,在2001年以前曾经长期选用科技文,材料艰涩。从2001年起,《考试大纲》规定为“一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选材范围开始扩大,材料逐年走向平实。2001年选的《铜奔马正名》属于社科类文章,2002年选的《沙尘暴》和2003年选的《全球变暖——目前的和未来的灾难》属于自科类文章。曾经有人猜测小阅读将会轮流选用社科文或自科文,事实上并非如此机械。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从2001年起,连续三年的小阅读试题(含春招题)题目难度都不大,且赋分及考查形式与往年没有区别,材料长度850字左右,共4个题目,12分,采用客观选择题型,故小阅读全都作为第三大题放在第Ⅰ卷。
2004年11个省市自行组织命题后,小阅读题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它们有以下一些共性:一是阅读材料新颖,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有的甚至还比较“前卫”。如《网络协议》(辽宁)、《技术报复效应》(重庆)、《太空行走》(湖北)等。二是阅读材料更加注重实用性,如上海卷选用了一份《中国报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天津卷的《技术跨越发展》是一份经济形势走势分析,广东卷的《咖啡和茶》则是一篇文化小品。三是阅读材料渐趋浅白,语言比较平实,接近学生平时的阅读实际,增加了试卷的“亲和力”。尽管这些小阅读材料的长度大多在千字左右,比早几年的文章明显要长,但阅读起来反倒容易得多。四是设题更为灵活,可看成小阅读渐变的突破口。例如北京卷开始向上海卷看齐,在小阅读中设置了一道简答题;辽宁卷也出现了两种新考法:一是抽出原文中的一句话让考生还原,实际上是考查语意的衔接;二是要求考生为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从总体上看,2005年的小阅读变化要稍微大一些,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观16套小阅读试题,最大的变化是有五套试题题量和分值相应减少(上海卷早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可视为特例)。三套全国卷的都由原来的4道小题缩减为3道小题,分值也由原来的12分调整为现在的9分。不谋而合的还有天津卷(自科文、社科文各一段,6小题,18分,亦可看成特例)、广东卷。与之相对应的是试卷长度一般在900字左右,缩短了读文答题的时间。这既为考生答好后面的主观题留下了充足的发挥余地,同时也符合命题的实际需要,因为要选择一段适合命题的语言材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8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要命4道能够检测出考生阅读水平的题目(12个选择肢)也相当不易。
这实际是一个风向标,因为各省的试题都是以全国卷为模本命制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明年的小阅读试题一般都会向3个小题看齐。当然并不排除某些省份有其他的大动作,如湖南评卷点就在2005年的试题分析中明确指出:“我们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是否一定要考科普文,是否一定要以单选题的形式来考。近几年上海和北京卷都去掉了这一题型,尝试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人文社科类文章的理解,效果似乎更好。”
再说大阅读。大阅读放在第Ⅱ卷第五大题,虽说是文学作品阅读,但因为科学命题的需要,一般都是选用散文作为测试的语料,如2002年林非的《话说知音》、2003年柯灵的《乡土情结》,北京春招题则分别选用了散文《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唯一选用小说命题的只有一次,那就是2004北京春招题中的小说《雁阵》。大阅读赋分18分,采用3+1的命题样式,其中3道是简答题,1道是选非或选正的多选题。与全国卷不同,从2002年开始,北京卷就将多选题放在简答题之前,这多少有点以人为本的味道。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两到三项与原文不符,其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故通过解答此题,有助于把握全文的大致内容,再答其余的题目,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2004年,由于是下放命题权的第一年,大阅读的变化不是很大。从文体上看仍以散文为主,共13篇,小说和杂文各1篇,分别为辽宁卷的《“认识自我”》和福建卷的《书》。从选材的范围来看有所扩大,以当代散文为主,兼及现代散文,如全国卷I茅盾的《大地山河》、全国卷Ⅲ石评梅的《痛哭和珍》、福建卷朱湘的《书》、湖南卷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等。从题型设计来看,有11份试卷仍旧采用3+1的命题样式,福建卷和辽宁卷全部用简答题的样式,湖南卷为1道填充题两道简答题加1道多选题,上海卷则采用了两道单选题和4道简答题,外加1道仿写题和填空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福建卷和辽宁卷,它们催生了2005年大阅读的大变化。
2005年的大阅读题变化相当大,具体情况也可以从下面的表格中看出来:
格局保持不变的只有北京、天津、湖北、江西、山东、浙江、江苏七省区,其他八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占试卷总数的53﹪。其变化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主观性试题增加,如辽宁、重庆、广东、福建、湖南和三套全国卷均去掉了最后的那道客观(多选)题,小题全部变为主观文字表述题,且每个小题涉及的答题角度也较多,加大了对文学作品整体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理解和把握的考查力度;二是提高了分值,福建、重庆、江苏卷赋分20分,广东卷赋分21分、三套全国卷均赋分22分,湖南卷赋分27分,反映了重视阅读理解、重视考生主观理解和发挥的命题思路,对考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明显加强;三是题量有变化,福建、重庆、广东卷均设有5道题。
这其中改革最大胆的是湖南卷,第4小题要求考生读文后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相当于早些年的小作文)。这是一道特色鲜明的试题,也是语文高考试卷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种大变化旨在强调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了新课改、新课标的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同时也弥合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为测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找到了一种符合实际的形式,给人带来一股清新之气。
由此可见,大阅读试题跟前几年的古诗鉴赏题一样,有逐步纯主观化的倾向,且赋分也有提高的趋势,难度也会逐步提高。教育部考试中心余闻认为:“这样做,更能体现对文艺作品阅读能力考查的特点。”湖南评卷组则分析认为:从考生实际来看,第五大题(大阅读)“区分度也比较高。从长远来看,这一题型在篇幅和赋分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这种变化是语文测试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语文实在不宜用客观题型进行测试,它完全不同于数理学科。对语文来说,1+1不一定等于2。这意味着我们在今后的阅读训练中,应加强对学生欣赏能力和表述能力的培养。考生不能只做评价对错的旁观者,而应该多读一些纯文学作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以便及时应对现代文阅读试题进一步开放的需要。
湖南师大附中 410006
编者按:高考结束半年了,但有关作文试题的议论仍不绝于耳。大概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沉淀吧,人们更能够比较冷静和客观地进行审视和分析。现在,我们从众多来稿中摘编成一组文章,也许会促使您从不同角度对高考作文问题再次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