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考生个性要尊重

作者:童华池




  重庆考生做梦都不会想到,在决定命运的考场上,他们会面临《自嘲》的挑战。
  “自嘲”为何物?查《现代汉语词典》竟没有这个词条,再查《辞海》,也没有!只好根据平素的积累而“以词解词了”:“自嘲”即自我嘲讽,自我嘲弄,或说是“自我解嘲”。其载体是语言;其特点是幽默;其方式,或是自言自语,或是在与他人的对话中进行,抑或是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其效果,或是打破谈话时的僵局,或是巧妙应付突然出现的尴尬场面,或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宣泄内心世界而获得一种慰藉,或是作为一种武器来达到影射他人的目的。自嘲并非自轻自贱,亦非全是“反作用力”,掌握好一个“度”,是自嘲的关键。一般说来,善自嘲者,知识面宽,经历丰富,性格豁达而幽默,语言表达能力强,且机敏睿智,善于应对。亦有文化素质不高而善于自嘲者,那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自嘲是一种手段,亦是一种个性的体现,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鲁迅先生的《自嘲》诗便是自嘲的典范之作,明在自嘲,实为投枪匕首。鲁迅笔下的阿Q,则是个性被扭曲了的自嘲的典型,此种自嘲即“精神胜利法”。《警察与赞美诗》里苏比的自嘲活画了他的变态心理,折射出他所处社会的不公。鲁迅和欧·亨利两位大师分别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妙用让人物自嘲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可谓极致。
  媒体上盛传曾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就有一段自嘲的佳话:他一目已失明,只一目可视,便自嘲为“一目了然”;他一耳失聪,另一耳可听,便自嘲为“偏听不偏信”;他患胆结石,将胆割去,便自嘲为“我浑身是胆”;他胃部患癌,动手术切去大半,便又自嘲为“我无所畏(胃)惧”。读了这段“佳话”,不能不佩服这位老革命家的乐观与自信,语言表达水平之高超。
  写了这么多——笔者乃是在考场外,在极为宽松的环境里谈“自嘲”。而重庆考生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在有限的时间里写《自嘲》,这就为难他们了。要写《自嘲》,最好要有“自嘲”的经历,考生们都有吗?如果没有,则要有这方面的材料积累,考生们都有吗?尽管课文里有例子,各种媒体上亦不乏样本,平时有多少学生留心?语文老师平时进行过类似的专题训练吗?“考纲”对文体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但要专写“自嘲”,考生们在选用文体时也会犯难,那么命题是否已经超“纲”了?尤须强调的是,世上的人个性迥异,不同个性的万千考生要统一地强制性地写“自嘲”,这恰当吗?
  诚然,高考是强制性的检测手段;但高考的全部规章制度,包括考题的命制,是建立在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接受这个前提之下的。众多的考生不会自嘲,或不愿自嘲,但又必须“自嘲”,这就强人所难了。我们可以想象,众多的考生在考场上是何等的痛苦:其一,要承受个性不被尊重的痛苦——在世上生活了10多年形成的个性须得改变一次,不改则不能得分;其二,要承受写作失败的痛苦——个性改则改矣,在那样短暂的时间内,在那样狭小的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如何“自嘲”得起来?难怪很多考生没有写完这篇作文,这便是考《自嘲》的必然结局!
  
  四川成都市金堂中学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