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祝福》里的“祭祀”

作者:黄德焘 周子武




  鲁迅小说《祝福》多次描写“祝福”并以“祝福”为题。在探讨其深刻含义问题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认为,“文章以‘祝福’起,‘祝福’终,中间多次写到‘祝福’”。很多教辅用书,包括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编写的,也都众口一词:“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黄冈兵法·同步教案·高一语文(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明确指出,“起于‘祝福’”是在“第一段里,用‘祝福’的景象来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上述论断系照搬上个世纪80年代人教社教参的观点。这是不合小说实际的误解。人教社2003版高中《语文》(必修)《教师教学用书》已不再重复此说。造成误解的原因是没有认真研读《祝福》,没有搞清《祝福》里的“祭祀”到底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区别。
  “祭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的解释是“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尊敬并求保佑”。《祝福》里的“祭祀”既有祭神的“送灶”“祝福”,又有祭祖先的农历七月十五祭祖与冬至祭祖。现简要说明如下:
  一、送灶。第1段:“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
  “送灶”时间在农历腊月(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君三民四”:做官人家二十三,平民百姓二十四)晚上祭“灶神”,供品有纸马(坐骑)、灶糖等,目的是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除夕晚上要“接灶”,将“灶神”接回。
  小说第1段写“送灶”,一是交代“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二是表明时间已进入“年底”——“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三是过渡——因为“祝福”始于“送灶”的次日,这就很自然地引出“祝福”。
  二、祝福。第2段:“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煮熟之后……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祝福”,①地点在“鲁镇”;②时间在“年终”(送灶次日起至除夕,一说不包括除夕)“五更天”;③祭祀对象是“福神”;④目的是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⑤准备工作是制作“福礼”;⑥参拜者只限男人。可以这么说:“祝福”是浙江绍兴一带旧历年终深夜举行的由男子祭祀“福神”,祈求来年好运的一种迷信习俗。
  小说一共4次写“祝福”。除第2段第1次作全方位介绍,表明鲁镇的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改变”,社会环境依旧之外,其余是:
  第2次,第36段:“到年底……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这是祥林嫂第一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工不久为鲁四老爷家“祝福”做准备工作的描写。意在突出祥林嫂“安分耐劳”。
  第3次,第88段:“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这回须雇男短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这是祥林嫂第二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后,鲁家让别人做“祝福”准备,不让祥林嫂沾手的描写。它与第2次描写形成对照,并推动情节发展。
  第4次,最后一段:“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只觉得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是通过“我”的感受对鲁四老爷和其他一些人家正在“祝福”的描写,与祥林嫂的死形成强烈对照,表现“我”对“祝福”的厌恶,对封建迷信、封建礼教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无比愤懑。
  三、七月十五祭祖。第72-76段:“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祭祖先,每年一般三次:清明,七月十五,冬至。供酒、饭、菜,点香烛,烧纸钱,全家参拜,目的是给祖先亡人送“钱”,同时祈求保佑子孙后代。
  祥林嫂第二回到鲁四老爷家是“有一年的秋季”,鲁四老爷“暗暗地告诫四嫂说……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不久就是“冬至的祭祖”前的这次“祭祀”。七月十五正在秋季(立秋之后),是在“冬至”之前,且与“祖宗”密切关联。无疑,这次“祭祀”是七月十五“祭祖”。祥林嫂第一次不获允沾手祭祀,表明封建迷信、封建礼教开始吞噬她,同时为第88段不让其沾手“祝福”埋下伏笔。
  四、冬至祭祖。第107-109段:“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她才走开。”这是祥林嫂第二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工,七月十五、“祝福”不得沾手祭祀,捐了门槛,以为“赎了这一世的罪名”之后,主人仍然不让沾手祭祀的描写。宣告:祥林嫂永世不得赎“罪”!表明封建迷信、封建礼教必置祥林嫂于死地!
  综上所述,从《祝福》实际看,小说起于“送灶”,接着介绍“祝福”,中间两次写到“祝福”,最后以“祝福”结尾,使“祝福”贯串整个故事,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形成强烈对照;从而揭露旧社会封建迷信、封建礼教害人、“吃人”的罪恶并表现出作者的无比愤懑。
  江苏兴化市昭阳中学 225700,江苏扬州市新华中学 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