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语文教学应尽量开放
作者:昌世立
伊犁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目标下,语文教研室一直主张不同教学思想的共存、交流与碰撞,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新的教学思想,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学习文化;由于上千所学校广布于35万平方公里的片片绿洲,为了解决指导上的困难,语文教研室在各个县市和部分学校聘用40多名兼职教研员,形成牵一点动全局的语文教学研究管理文化;语文教学研究室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语文课程育人的质量作为教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将重点放到学校,形成了一切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服务文化。
套餐阅读 学生的语文素养由自己习得,不由教师教灌。学生用的课本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是为学生准备的阅读样子。教师要以这些样子为底料,制作精美的阅读套餐供学生享用,引导学生自己习得语文素养。教师不应该将教材中的篇篇文章细嚼烂磨。在课堂上那种“嚼烂馍馍喂孩子”的教学方法实在不可取。要想学生对制作的阅读套餐有浓厚的情感接受态度,教师得博览群书,引导得法。同时,阅读套餐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套餐,共享“美味佳肴”。让学生与老师在主动交流过程中,在快乐中习得语文素养。
“两难”习作 学生学习写文章,我们称之为习作。既然是习作,学习写文章,就不能要求学生的文章一定有个结论。成年人的文学作品还讲“两难结构”,如《红楼梦》之所以是不朽悲剧,就因为有“两难结构”。作者没有安排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婚,形成“两难”,作品妙就妙在这里。正在学习写文章的学生,如果要求他们的文章一定要有结论,实在是难为了他们。其实,学生们的习作,要没有结论才是好文章。
课外“双基” 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和最终目标的达成主要在课外,而不仅仅在课堂。课堂只是学生积累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加油站。语文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能力的提高亦无止境,仅靠课堂太微薄,太无济于事。语文教学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成天剖析文章,闭门造作文。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加大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把着力点放在课外,重点在课外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新疆伊犁州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