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对比实验之一

作者:姜 玲




  XX散记
  
  题目:游山玩水,亲近自然是人们所向往的。请你以(xx散记)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游记散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师:同学们,在这么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节,此刻你们心里最期待的是什么?
  生:出外游玩,
  (学生异口同声)
  师:那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游玩?
  生:我到过苏州。
  生:我到过黄山。
  生:我到过庐山。
  (学生情绪高涨)
  师: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想去游玩?
  (学生静下来,都在沉思)
  生1:平时学习太辛苦了,想出去散散心,放松一下自己。
  (学生笑)
  生2:我喜欢看日出,所以去了黄山。
  ……
  师:是啊,同学们都说得很对,我们在亲近大自然时,总是渴望能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陶冶。我们学过许多游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让我们明白“志趣”,雨中登泰山让我们明白“雨”趣,黄山三日让我们明白“景”趣,这些名人们的游玩都充满了“情’趣,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陶冶了情操。
  生:老师,我明白了,你是想告诉我们,要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在文章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老师经常和我们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说得好。同学们作文也要在“游XX”时,将自己的真“情”实“趣”融入到文章对景物的描写中。
  生:老师,那我们要写什么样的景物才能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我们学过许多游记,大家在选取作文材料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调动多种感官去捕捉各自的特点,再写出来这样才能得心应手。但是也要避免用雷同的材料,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
  生:有时候,我们对所看到的景观很熟悉,可是不知怎么去写,老师,这是什么原因呢?
  师:是的,有时我们面对熟悉的事物却无从下手。其实,在游记散文中,有时为了逼真地表现事物,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去写景。如朱自清的(绿)中,把“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比作“鸡蛋清”,比作“温润的碧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丰富“绿”这一形象,这些生动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散文的诗意。
  生:老师,那我们怎么才能将这些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呢? 师:我们学过许多游记,它们都采用了一些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生:有按时间为顺序的,也有的按空间顺序安排结构。按空间为序的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的手法。
  师:你记得很清楚。写景可以按时间顺序推移观察描绘;也可以按空间转换有顺序地进行描绘,以及随着观察者的脚步移动采描绘景观。
  生:老师,我知道怎么写了。
  师:那好,请同学们开始作文。
  (学生作文)
  师:同学们,我看很多同学已经写完初稿了。你们再仔细地读读自己的文章,文章中所描写的景物是不是你心中所想的样子,还要做些什么修改没有。
  (学生仔细阅读自己作文,进行修改,最后完稿。)
  上海大同中学 200001
  
  云山散记
  
  师:同学们,游山玩水,亲近自然是人们所向往的。请你以《xx散记》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游记散文,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作文时请同学们参考老师写的《云山散记》:
  云山,是坐落在江南小城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山。那是我自小长大的故土。
  云山离旧居不远,步行半个钟就可以了。因此,只要萌发了登山的念头,随时都可以出发。
  云山不算高,说不上“高耸云天”或者“山势巍峨”,相对于众多的名山胜水,她不过是一方小小的盆景。当年盘古倒下那庞然的躯体,并没有刻意要在这江南水乡之畔,抹下一道耀眼的辉煌。她有太多的细节被忽视,或者,她根本就是一个被忽视的细节。
  然而,她毕竟是座山。
  也许是最初的人们为了使登临者少一些单调吧,在这极有限的坡面上,路,还是颇费了一些周折才蜿蜒而至山顶。只是,这种曲折是最起码的,它还不足以使人产生峰回路转或者柳暗花明的感觉。夹道而生的常绿灌木和乔木,大的不过碗口粗,小的却只是高与身齐,一阵风过,也有些细细簌簌的声响,算不上是林涛,然而也不至于使人低沉压抑。落叶,自然也是有的,然而稀疏,有节制,杜诗中那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在这里是觅不到踪影的。
  登云山,不必作太多的准备。“猿猱欲渡愁攀援”的险隘,“靡胸舁石扪天之难”的陡峭,在这里你是找不到的,甚至,嶙峋的怪石,奇异的花木也没有,她平淡得简直不能成为饭后的谈资。但正因为这样,你的登临才更为纯粹。你不必去翻阅酣眠已久的记载,不必搜罗似是而非的传说,不必雄辩滔滔地阐释或考证,你只是登山而已,其他的目的,一概留在山脚下。到了山顶,你也许意识到没有登高一呼的必要——也许你更会想起某次登高,你在历险之后用颤巍巍的声调抒发豪言壮语。细想想,这种豪爽多少有些矫情吧!而你现在只需平静地坐着,看天看云看四周山脚下忙碌的人们。
  快到山脚,有一处“佛境”,上书“无事适华嵩,白云高飞,此处是神仙福地;超然纯氛翳,红尘不到,简中有山水清香”,到底是山的超然留住了神仙,还是神仙的超然留住了山,这些都不必去深究,重要的她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生仔细阅读教师范文)
  师:同学们都阅读完了,谈谈感受吧。……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下面请大家也以《xx散记》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参照老师的这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也可以写得和老师一样好,甚至超过老师。
  (学生们会心地笑了,开始认真作文。)
  
  对比实验之二
  吴 广
  
  雨天的气味
  师:文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各类情感触发笔者的心弦,文思泉涌,文章泼洒而出。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自然、体验生活。今天我们就来用心感受自然和生活,以“雨天的气味”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性散文。
  (用幻灯片打出:用心感受自然和生活,以“雨天的气味”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性散文。)
  师:雨天的气味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同学闻过?
  生:雨天有气味吗?
  生:雨水把污浊的空气都洗刷干净,翻新了大地,雨天的气味是清爽怡人,令人平静祥和的。
  生:……
  师:雨天的气味除了可以用鼻子嗅出来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眼睛看出来,耳朵听出来,双手摸出来,舌头尝出来吗?
  生:应该可以,这就要用到通感的修辞格。
  师:不错,运用通感能把雨天的气味描写得更加具体、形象。请同学们看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如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