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慎把审题第一天
作者:王学东
一、审题型
随着人们对话题作文利弊的反思,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打破。2004年除了北京出了一道命题作文(包容)外,其余全都是话题作文,可到了2005年,出现了四道命题作文,两道材料作文,一道看图作文。平时写惯了话题作文的考生,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题型变化有些猝不及防。因此,考生拿到作文题之后,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本次作文的题型到底是什么。其实,从这7道作文题来看,虽然题型发生了变化,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它们还是准话题作文。
2005年出现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看图作文与话题作文出现以前的这几类作文题有很大区别。以前的高考命题作文文题的限制性强,特别是文体更是明确只准写一种文体。2005年的命题作文中,除了北京卷限制只许写议论文外,其余的命题作文都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与话题作文何异?命题的内涵也是很丰富的,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个话题来看待。
2005年的材料作文也与以前的不一样。以前的一定要从材料中引出中心,在行文时一定要按“引一联一析一结”的思路进行,而现在的材料作文中的材料与其说是材料,不如说是引子,与话题作文中的前引文字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是,话题作文的前引文字结束后,命题者会归纳出一个明确的话题,而现在的在材料引出后,即提出写作要求,中心或话题实际上是由考生根据材料自己确定的。因此,考生看到作文的材料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依据材料确定一个话题。如2005年的上海卷,命题者在列举了武侠小说、流行歌曲、广告等对青少年影响的三个镜头后,又列举了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接着命题者说:“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的话题——当今文化生活对“我”成长的影响。至于行文时要不要用到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那完全由你文章的内容来决定。
2005年唯一出现的福建省的看图作文也与以往的看图作文不一样。以往命题者所提供的图一般都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漫画,考生要自己揣摩画意,确定中心。而福建卷的看图作文所提供的图是命题者为本次考试专门创作的,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也是通过两幅图旁边的两组文字透露出来的。两幅图,再加这么多文字,考生也许一下子就迷糊了。其实,静下心来思量就会发现,这道作文题实际上类似于多头关系型的话题作文。你只要根据命题者的提示设计一组关系型话题,就可按话题作文来行文,如“稳定与多变”“规范与创新”“长处与短处”“自我约束与个性张扬”等等。
2005年各地高考作文题题型的变化提示我们,2006年以及今后的高考作文可能还会在题型上发生一些变化,但由于话题作文所显示出来的开放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今后的作文题型不管怎么变化,都有可能是话题作文的翻版或变种。
二、审要求
作为考场作文,命题者必然要对写作者提出一定的写作要求,以对考生作一定的限制。考生必须仔细阅读要求。“写作要求”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所谓“显性要求”就是在题面上明确提出的要求,命题者一般以“要求”二字提示,然后用序号分列。前几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写作要求也基本一致,有人曾把它概括为“三自一包”,即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包)800字。但是到了这两年,这种“三自一包”的格局已发生了微妙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文题要求、文体要求和字数要求上。例如,凡命题作文不再要求题目自拟了,如果考生忽略了这一点,仍自作多情地自拟文题,就肯定要被扣分。在文体要求上,去年北京卷只允许写议论文,湖南卷只允许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尽管人们对这种做法有微词,认为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作为考生却只能按要求作文,不得有任何闪失。因此,每一位考生拿到作文题一定要认真研读要求,特别要留意与平时训练不同的要求,决不可依据思维定势,按老规矩贸然行文。
除了“显性要求”外,命题者往往在题目的叙述文字中还隐含了一些关于构思或行文方面的要求,我们称之为“隐性要求”。如上文提及的去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它的显性要求是“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这里规定了文章的字数、文体和拟题方式。但如果考生以为根据这些要求就可以下笔的话,那就有可能出错。因为命题者在文题的提示语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从中不难发现,这对作文的写作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性,它的主题词是“文化生活”,但文章的重点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一是“审视”,二是“辨析”,三是“影响”。其中“影响”的规定性也是严格的:一是“你的”,从考生的角度看就是“我的”,不是别人的,也不是“我们的”;二是“成长的”,不是其他方面的。但我们遗憾地发现,在众多考生的文章里,见不到“我”,只见到“我们”。
三、审内涵
作为高考作文题,有些题目的内涵十分丰富,审题时只有审清它的内涵,才能把握题意,拓展思路。
有这样一道高考模拟题:
一位少年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说:“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请以这四句话中一句或几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初看此题,有的同学可能很茫然,不知命题者到底要说什么。细细琢磨,其实这是一道多头话题作文,要写好这篇文章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智者所说的四句话的内涵。这四句话有两层意思:前两句的意思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后两句的意思是要尊重独立的个性。
有些作文题看似简单,但内涵也是很丰富的。请看去年的江西高考作文题:
“脸”是大家所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道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有一个字,但正如题引所说,这一个“脸”字的内涵却非常丰富。我们首先可以想到许多与“脸”相关的词,如丢脸、变脸、争脸、露脸、长脸 ……还可以想到各种各样不同人的脸,如爸爸的脸、妈妈的脸、老师的脸、朋友的脸;再如西施美丽的脸、卡西莫多丑陋的脸、包拯的黑脸、关公的红脸、曹操的白脸……也可以思考许多与“脸”相关的问题,如“貌与才”“脸与人生”“笑脸与情绪”“社会和谐与笑脸相迎”……“脸”可以引申为“面子”,而“面子”既可以正面人题,如“重尊严”“讲廉耻”,也可以反面入题,如“图虚荣”“讲排场”等等。“脸”还可以引申为“形象”,如“城市的脸”“学校的脸”“地球的脸”“国家的脸”“民族的脸”等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袖手于前”审准题,就能“疾书于后”写好文。尽管有关作文题的审题可能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情况,但只要考生在写作前耐心、细心全面审看文题中的每一个信息点,谨慎把好审题第一关,就会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