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当前语文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作者:陈 智




  笔者曾对所任教的高三两个毕业班进行了一次测试:用正楷写出“0-10”的汉字大写。两个班共105人,把这11个字全部写对的仅6人,约占5.7%,大多数同学只能写出五六个。这些数字大写可是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或工作时常需要用到的啊!
  笔者一直担任高中班主任工作,经常会收到学生的请假条,多数请假条都被我退回给学生要求他们重写,请假条的格式暂且不论,仅内容而言我也不敢批准请假,以下是我的一个学生的请假条:
  这样的请假条我想哪个老师都不敢收。应用文的写作从小学就开始训练,到了高三快毕业了居然还写出这样不合格式、错漏百出的请假条,到底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悲哀还是学生的悲哀啊?
  笔者所在的是一间普通中学,也许重点中学的学生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所举事例或许有些以偏概全。然而重点学校的学生毕竟人数少,普通中学的学生占多数,更何况对于初中升学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几的这个城市来说,更意味着什么?
  在上海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留学生击败中国学生,夺得第一;2005年广东语文高考阅卷显示,1万多考生在文言文翻译、10万多考生在造句题上得了零分;北京理工大学语文教师张老师曾要求班上的学生每人写一篇千字文章,并且不得出现错别字或语句不通顺的情况。结果,95%的学生没有完成。曾有媒体报道,某中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放假了,我在外地读大学的那个GG(哥哥),从外地回来了,带来了他的恐龙GF(girlfriend女朋友),这个人不断对我妈妈大肆的PMP(拍马屁)……”
  200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第20题是要求写请柬,说明中对人物身份、时间地点说得很明白,可是无数考生把辈分写成了“爷爷奶奶”,把到饭店吃饭说成了“光临寒舍”,把“午饭”说成“晚宴”,甚至弄错了角色。有考生就如此作答:“XXX:16日是令尊70岁生日,犬子在此邀请你们过来吃饭。”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传统礼节用语,已脱离了他们的生活而仅出现在课本上,他们无法分辨“家父”“令尊”有什么区别,无法识别“令堂”和“家慈”,更不知道“犬子”是父母对别人称呼自己儿女时使用的,不能自称。
  现在不少中学生过于依赖电脑,熟于打字,而手写却字迹潦草,错别字屡见不鲜,说起话来词不达意,逻辑混乱,使人不得要领。责任!语文教学的责任!教育的责任!
  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学语文有什么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界。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有的语文老师就课文讲课文,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上得有些像思想政治课;有的深入分析文中的一些科学道理,探索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自然奥秘,甚至动手做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实验,上的似乎是生物课、物理课。语文学科迷失了自己,难怪学生认为语文难学,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
  其实语文的内涵并不复杂,语文教学应从语文的学科特点人手,语文教学应该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语言知识包括音、字、词、句、篇、标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正如韩军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课,首要的是上成文字课!教学中不仅要学习、掌握这些所谓的死知识,更重要的是钻到课本里面,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在语言品味和语言训练上多下工夫,从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妙处和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表情达意的技巧。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揣摩达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的目的,通过对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当下某些所谓获大奖的优质课,如果把所谓的亲情教育、伦理教育、幻想创新、热闹取笑等因素过滤掉,这些课堂中的语文学习成分还有多少呢?
  使学生学有所得是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底线。于漪老师认为“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教的语文知识就得让学生掌握,通过对语言文字理解与应用的扎扎实实的积累,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诠释、识别、辨认、理解、探究,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思想、见解、品德、情操”。离开了具体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又与谁融合?过程与方法又如何体现?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是对大问题的讨论、深究过多,而对最基础的字、词、句的教学却有所忽视。陈钟棵先生曾提到:当代中学生文化底蕴怎么样,某种程度上可以从他的字、词、成语掌握多少来衡量。如果一个中学生在一段长篇讲话中竟没有出现一个成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王本华先生也指出好的语文课应“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着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渗透着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交织着语文方法的把握和学习。
  语文就是语文,不等于思想品德,不等于伦理,不等于美育,也不等于逻辑。语文的性质不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简单相加。过去语文教学中那种肢解课文、烦琐分析、刻板操练的教法,既扼杀人文性,也扭曲了工具性;同样,眼下某些语文课上那种架空文本和语言,脱离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凭空追求的所谓“人文性”,也不是语文课所需要的人文性。
  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51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