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浅谈古诗文诵读的音乐化处理
作者:孔德普 陈 致
打开诗歌发展史,我们发现音乐和诗歌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原始歌谣是人类口头流传的文学,《诗经》是民歌的源头,《楚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改编的,《乐府》是汉代可配乐的歌词,唐诗遵循一定的声律格式,“宋词元曲”可以谱曲传唱。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是有传统的,这就启发我们,在进行诗文诵读教学中不妨返璞归真,还诗歌以本来面目,在诵读方式上融入音乐的成分,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让“诗”可以“歌”起来,让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
1.击节诵读。诗歌有很强的节奏感,节奏是语言的音乐性。朗读可以靠节奏的变化来传达感情、烘托气氛。用较快的节奏表现热烈、紧张或恐怖,用较慢的节奏表现宁静、沉闷或凄凉等。为了突出节奏,可以采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方法。课堂上可以击掌,可以踏地,可以轻叩课桌。
例如教学《诗经·氓》,在击节诵读前可以先让学生试读,“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四言诗句,可用“二二”拍断句,也可以“三一”拍或“二三”拍。可以让学生自由读,经过实践,学生会发现“二二”拍更优美,更稳健,更能体现《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特点,而其他的节奏或滑稽可笑,或粗糙轻浮。于是用“二二”拍击节诵读,时而低缓,时而欢快,时而叹息,时而决绝。击节诵读,凸显节奏,辅以灵活的语调,学生击掌轻叩,调动身心与乐相和。《毛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学生此时手舞足蹈、嗟叹永歌,心驰神往,乐不可支。
每首古诗都有它固有的节奏,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体会中找到。击节诵读就地取材,简单易行,敲敲打打,乐在其中。
2.RAP读。RAP读也就是说唱读。RAP以人声的说唱代替音乐旋律,节奏健朗明快、多变丰富,歌词琅琅上口,音韵抑扬顿挫,富于语言的韵律美。《京华时报》(2004年5月21日)上有一段话:“近日,在北京市某学校教学现场会上,20多名中外学生一边击掌一边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文,这种类似说唱流行乐RAP的表演让所有参观者瞪大眼睛。学生们朗诵时而活泼轻快,时而婉转低沉,还能变换声部营造‘合唱’的效果。”参观者为何“瞪大眼睛”?只因为这种方式与众不同,有些叛逆色彩,一直不是“阳春白雪”,一直不能登大雅之堂。改良RAP,吸收它自由的成分,采用它灵活的表现形式,让学生RAP一下,自由地说唱,可以有节奏、分声部,还可以轮唱。
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首先设计了说唱的环节,上下片句式结构的一致,使我们可以且说且唱。教师可以先做示范,学生自由揣摩乐感,体会苏轼或激越或低沉的情感。学生由新奇拘束而陶醉玩味,每位同学都可以自由发挥,每位同学都很尽兴。而第二环节的轮读则营造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当两组学生在末句“一樽还酹江月”上汇合并声微渐止时,苏轼的豁达和洒脱感染了他们,学生脸上的表情是惊喜非常的。诗歌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固有光在《语文闲谈》中说:“中国的诗词一向是‘吟诵’的,不是‘朗读’的……吟诵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它是介于朗读与歌唱之间的一种诵读方式。吟诵不同于朗读,朗读只能表达语言,吟诵还要表达情调。吟诵又不同于歌唱,歌唱重视遵守曲调,吟诵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基本曲词之中随意变化。”RAP读应该是一种别样的吟诵,是融入了现代音乐血液的诵读艺术。在诵读时它既可以创造性的随意变化,“百啭千声随意移”,体现个性,也可以群吟群唱,在整体合作中营造气氛,享受气氛。
3.配乐读。音乐其实是一种情绪,音乐的感召就是情绪的渲染。中学生读诗困难不是因为字句的难懂,而是不能披文人情、携情人境。音乐是媒介,帮人人情人境,所以,要选择与诗文内容或情绪一致的音乐,让它们在学生耳边适时响起。在诵读《敕勒歌》时是“天苍苍,野茫茫”的马头琴,在诵读《琵琶行》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小提琴,在体会《登高》时用“风急天高猿啸哀”的二胡曲,在欣赏《雨霖铃》时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排箫声。音乐缩短了读者与诗歌间的距离,实现了与诗人的亲密接触;音乐提醒学生诗中还有可以摇头晃脑的陶醉,还有新鲜和生动的感动。古筝、笛子、钢琴曲、萨克斯音乐,都在等待着唤醒沉睡的情感,让它们在读书时响起,或低缓、或急促,或成为背景、或担当主题,或课上使用、或课下制成磁带DV。
4.给古诗词谱上现代曲调。如柳永的《雨霖铃》可以配上周杰伦的《东风破》,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可以用屠洪刚的《霸王别姬》传唱,邓丽君曾唱过李煜的《虞美人》,徐小凤的《别亦难》是对李商隐《无题》的深情演绎……另外,深圳松泉中学杨建华老师的《古诗新唱》CD选了20首古诗词名篇用音乐进行了或古典或现代的诠释,新语文网等网站亦有大量古诗新唱作品,下载剪辑,制成课件,每日一歌,每周一歌,新瓶装旧酒,吟诵亦吟唱,我们相信这样的诵读给师生带来的不仅是诗词的典雅和音乐的曼妙,还应有更深更远的影响。现代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且势不可当,我们为什么不因势利导呢?当诗歌爱上音乐,会产生奇妙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诵读与音乐的结合弥补了朗读的不足,给师生鉴赏诗歌打开了又一扇窗口,而且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整合性,是诗歌开放性教学的有益尝试。不过,这种尝试不可喧宾夺主,因为音乐毕竟只是中介,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可以“顺利”地深入沉浸到诗词中,以获得独到的体会和感受罢了。
参考资料:
《语文学习》2002.3,2005.1、2
石佩雯《谈谈朗读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杜
河北泊头二中,泊头四中 06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