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中学文言文注释商榷
作者:黄 昊
有些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材的是非问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尽量吸收、利用其确凿可靠的成果。如:
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课文注:“频烦,犹‘频繁’,连续多次。”⑧杜诗写刘备求访诸葛亮明明是“三顾”,然后再来一个表示“连续多次”的“频烦”,语意重复,显然讲不通。频烦,不是“频繁”,不解为“连续多次”,而是“殷勤”“恳切”的意思。今人蒋礼鸿先生有详考,说:“古有便蕃之言,其字或作便番、便繁、频繁、频烦,朱氏《辞通》既裒之矣。至所以释之,朱氏之言大致有二:其一日:犹繁数;其一引《汉书·王莽传》‘郑重’颜师古注曰:‘郑重,犹频烦也。’至于郑重、频烦之于繁数为同为异未尝致详。今案:《王莽传》曰:‘匪皇天所以郑重降符命之意。’《广韵》去声二十五《劲韵》‘郑’字注:‘郑重,殷勤。’则郑重即是殷勤。《王莽传》所云郑重正谓殷勤,非繁数也。颜注所云郑重犹频烦,此以异语释《汉书》,其实频烦亦是殷勤。杜甫《蜀相》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既云‘三顾’,不必又云‘繁数’,即此频烦义亦为殷勤也。其异文又为便蕃,唐宋文辞多用此。《旧唐书·裴度传》:‘况累承宠命,亦为便蕃。’前云累承,继云便蕃,属辞之意与杜诗正同。”⑨其说已为当世学人所认可,今人注杜,多取其说。中学语文教材不可熟视无睹,或者视而不见,采取消极回避态度,更当及时吸收,取为己用。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孟子·尽心下》)古人对前世文化遗产,尚有如此求实作风,中学语文教师更应该以务实态度看待课文的文言文注释,那就是:实事求是,切不可以讹传讹,误人子弟。另一方面则要求编纂中学语文教材的部门、专家在文言文注释方面,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广泛吸取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的新成果。
①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语文》(第二册),2005年版,第93页。②③《四库全书提要》,四库本。④人民教育出版杜《普通高中语文》(第三册),第4页、第29页。 ⑤人民教育出版杜《普通高中语文》(第一册),第102页。 ⑥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高中语文》(第四册),第90页。⑦清王引之《经义述闻》第三一《通说》“从容”条,江苏古籍出版杜,2000年影印本,第728-729页。 ⑧《蒋礼鸿集》(第二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第49页。引文略有删节。
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 3100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