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高考区域文化呈现的三个尺度

作者:周 月




  随着高考自主命题脚步的不断迈进,语文试题园地里愈发争奇斗艳。各地不仅力争将自己的试题打造得新颖、活泼,而且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作为目标之一。表现在高考试题中,就是区域文化的逐渐渗透。这是一种很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面对这一类型的高考试题,我们不能疏忽了它考查的三个基本尺度,即广度、深度和信度。
  
  一、广度
  
  所谓广度,就是各省试题涉及到的区域文化的覆盖面要广,最好能覆盖整个地区。换句话说,就是这区域文化必须是本地区绝大多数人熟悉并有一定认同感的,而不是囿于一角。因为试题是面对全省所有考生的,如果涉及到的区域文化范围比较狭隘,不能覆盖整个区域或只为少数人所熟悉,那就会严重影响考试的公正与公平。比如江苏卷,它就不能选择像锡剧、淮剧、扬州小调之类地方色彩特别浓烈的小范围文化材料设置题目,因为它们的覆盖面都比较狭窄,只为某一地区的考生所熟知,若选择它们人题就必然会导致一种不公正、不公平的局面。
  举例来说,2004年北京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例1.举出一个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并就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简要解说。
  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比如,天刚黑,说是“擦黑儿”,刚和“黑”擦个边儿,多有分寸!又如,___________。
  从日常口语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的覆盖面还是很广的。日常生活口语有着较为浓郁的地方气息,更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无论是谁,都无法脱离日常口语而独自生活。2004年的这道题,主要就是希望通过北京口语形象生,动的特点来体现浓浓的“京味儿”特色。而且,正是因为它覆盖面很广,也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热情,同时也能够通过学生的表达考查他们平日对生活是否有细致的观察。同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有2004年的广东卷。
  例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采用了对对联的形式来表现独特的区域文化。荔枝、龙眼、木瓜是广东著名的水果,历史上苏东坡也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所以说,上联区域文化的覆盖面是很广的,它的文化色彩也很浓厚。这样,从生活中熟悉的水果人手,下联的选择范围就很广,比如说花草、鸟兽、虫鱼等,都可拿来人对。这样看来,对下联应该是既有想象空间又有揣摩趣味的一件妙事了。
  区域文化类试题的覆盖面要广,这是设置题目的一个尺度,而且是一个基本的尺度。失掉了这个尺度,区域文化类试题的考查将会变成一潭死水,彻底丧失生命的活力。
  
  二、深度
  
  区域文化类试题的考查除注意广度外,还要讲究深度。所谓深度,一是试题涉及的区域文化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二是所出的试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可挖,不可失于浅显。
  2005年的湖北卷在这两方面都可谓佳者。它选取了湖北的乡土文化、音乐、历史和本土作家的散文,地方特色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选择了拟广告词来彰显自己的区域文化。试题是这样的:
  例3.湖北省旅游局即将组团赴香港宣传湖北。请结合湖北人文、地理特点,为该团拟写一则推介湖北旅游资源的广告词。内容中应包含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不超过40个字)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拟广告词并不是新鲜的,但是将它与本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融为一体的,还很少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道出新的好题。首先,它新在要求考生熟悉湖北的人文、地理特点,能考查出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心程度。其次,广告词要面对的是香港人,这就要求学生对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的相关文化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写出来的广告词就会空洞无物,充其量也就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第三,这样的广告词,要求考生在40字以内表达出来,对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一种深入考查。所以,这道题能拉开考生的分数档次。总的来说,湖北卷的这道试题在深度考查方面是做得不错的。
  2(104、2005年的重庆卷也涉及到了区域文化,考查形式是改错。
  例4.(2004年)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冉冉升起。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守着储量丰富的重庆大气田,始终“气不足”“气不顺”。
  例5.(2005年)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是在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从试题深度来说,这两道题的设置都不是太好。它们的重点都是改正语病,使得表达清晰明确、语意连贯通畅。而作为区域文化特色的重庆油田、重庆工艺美术,并不是考查的要点,只是句子描述的对象而已。从表面上看虽然涉及了区域文化,其实那些只是试题的附属品,和区域文化的考查有什么内在关系呢?更说不上考查深度了。面对这样的试题,考生往往更专注于题目本身,反而容易忽视题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
  所以说,我们在看到区域文化能体现出各地自身特色的前提下,还应注意到考查的深度,千万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
  
  三、信度
  
  在考虑广度、深度的基础上,作为高考试题,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信度的问题,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要高于广度、深度。假如说试题在广度、深度方面把握得很好,但是考查起来却没有什么可靠性、有效性,不能检测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本素养与能力,那么就是徒劳无功的。
  近日在某地高考模拟试题上看到这样一道题,感觉很不错,是一道考查信度很强的试题。(原题及参考答案请见本刊今年第2期第70页)首先,题中给出的这段话是纯粹的口语,它要求考生对日常生活口语相当熟悉,能准确理解,这样就能考查出考生在生活中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第二,要回答表格中的问题,考生的思维必须经过一连串的猜测、印证、想象、确认的过程,然后才能有定论,这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一种很有效的考查;第三,在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方面,这道题对考生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文段中人物的爱好、不满和性格等问题,就需要概括表达。总的说来,这道试题着眼于阅读理解,全方位地考查了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实际水平。这样的题目立足于考生所熟悉的生活,有一定的难度却又不偏,能看出考生的层次,用来考查考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可谓可靠、实在,有着较高的信度。
  区域文化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可谓初露锋芒,而要想使它永葆“青春”,信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注重信度,才可能使这类试题真正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才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肯定。
  综观各地的高考试题,设置区域文化类试题已成为表现自身特色的手段之一,只是表现形式各异而已。既然这样的试题已经受到了广泛重视,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到考查区域文化时应有的准则和尺度:广度、深度和信度。只有这样,考试才是公正而公平的。
  江苏华罗彦中学 21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