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简说语文教学专业化

作者:余应源

正需要教师传授知识,教给方法、技能、策略。回到三大内容的关系:
  积累素材、语感是言语活动的前提条件。积累不是根本目的,丰富的积累为的是更好更高层次的言语交往活动;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同样不是根本目的,依然是为了更规范更高水平的言语交往活动。(再插一句,交往活动的内容——言语内容里自然就有人女性、人文精神或者是科学性、科学精神!千万不要忘记,人类不但要不断弘扬人文精神,而且必须要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是人类社会的推进器,人文则是制衡器。)言语交往活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联着言语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策略的运用;而使活动的方式方法相对规范固定便是技能(其实策略也是高层次的智力技能),关于技能的知识便是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技能只能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而“能力本身就是类化了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是概括化与系统化了的知识与技能的网络系统。”(冯忠良著《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第28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我所看过的最能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的教学心理学专著!)因此,进行言语技能训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核心的、关键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训练是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基本手段,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专业工作,训练自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训练,不是一般的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做并不等于训练,课堂提问题让学生阅读、讨论、答问也不等于训练。我说的训练,相当于教育学中所说的作为基本教学方法的练习法,《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学》指出,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对此,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说得更好些:“练习不同于机械重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但这两种说法都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师有计划布置的学生课外练习与专门的课堂技能训练中的练习。所以我用“训练法”取代一般的练习法。
  训练法指课堂上在教师训导下的学生掌握专门技能的练习活动。训练的对象必须是读写听说言语活动的技能,训练是“教师训,学生练”的有机统一体;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指导的全体学生人人按教师所讲要领在课堂进行操练的活动,而且必须是有检测、评价、总结的课堂练习活动;是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对学生活动起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引导下自觉、积极主动活动的结合。
  现行一般语文教学都还不是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而是一种以读解文选为中心的教学。我国的语文教学,必须转换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化水平,上文的三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工作的三级水平。不管哪一级水平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管理,或说服务,都需要语文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优化学习环境、组织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反馈。而语文教学真正专业化的服务,就必须服务于学生言语活动能力水平的发展。这样语文教师的专业工作便可以归纳为如附图所显示的ABCDE五个方面。
  此图同时揭示了语文教师五项基本教学工作间的关系,恕我不再作文字说明。
  当然,这五项工作仅是语文教师的言教,身教当然是不可缺的,而且必须以高尚的教育专业思想品德(师德)为灵魂。只不过我再次申明,身教是语文教师教育学生影响学习的前提性条件,不是教学工作专业化的核心内容,不是教学工作专业化的本体。专业化的本体、本题是言教的专业化。但是,也并非不管言什么都是专业化。语文教学专业化的言教,必须言言语活动的方式方法,言言语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指出:一、语文教学专业化中的“语文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处于前提、基础的位置,“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处于主体、关键的位置。可惜时至今日,前提、基础都没有分清,何谈关键不关键!这正凸显了语文教学工作专业化的紧迫性。二、我认为教学专业化还在于“化”,化既是过程又是深度,必须不断地进化,不断地深化,其中必须引申为教学工作的最优化,这里我无法用几句话作解释,建议语文老师认真读一读前苏联IO.K巴班斯基所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书,也可参看我主编的《语文教育学》第十一章(江西教育出版社)。
  本文也作为本栏目上半年的一个阶段小结,下半年将就语文教学的五项专业工作展开更具体的探讨与介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