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聚片段训练之沙,打造作文质量之塔

作者:刘海蓉




  我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尝试过多种教学法,都觉得耗时多,见效慢。近几年,我将作文化整为零,找到了一条扎实训练基本功、快速提高作文能力的训练途径——片段作文训练法。
  所谓“片段作文”,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层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对某事某现象谈一点看法,或者根据要求写一两段话。在教学实践中,我把片段作文分成这样几类:
  1.描述性片段:就是截取景物或现象、人物的特征和变化中的一个断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2.说明性片段:就一个事物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作详尽细致的介绍或说明,或者学写广告词、解说词、宣传标语、说明书等。
  3.评议性片段: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地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清楚地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
  4.随笔性片段:适时地就具体的某单元或一篇文章的写作要求,或者针对某一种写作技巧进行的训练。比如写文章的“凤头”“豹尾”,动词的准确运用,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仿写、扩写、续写、缩写、改写训练等。
  片段训练尝试,从局部着眼,从小处着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笔随时写下“所见”“所闻”“所想”,从节、段逐步提高到篇,过渡到构思作文,循序渐进,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片段作文训练的好处
  
  1.片段训练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每天布置一个话题,要求学生写一两百字的片段。为了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练性,我还会特别强调只是二次交流、一次训练,不能超过多少字,而且只写一个片段。由于心理压力小,很多基础差的同学也能写出好句好段,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增强了写作兴趣。
  2.片段训练有利于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的培养。在描述性、说明性、评议性片段训练中,能引导学生增强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使之能掘取生活之源,积累了写作素材,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例如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题材编排的,正好今年又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要求学生在一周内结合电视节目、文学读物、报纸杂志等媒介分别用一两百字“描写在战争中一个令你感动的片段,记录一段令你难忘的新闻,抒发一次心中真切的感受”。这样让他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或者阅读课外读物时一次有一个重点。通过三次训练,在双休日布置他们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收效很好。例:观看电影《紫日》后,江亮和张佩分别以《紫日——最亮的光辉》《浴火重生三凤凰》为题,写出了有情有理、观点新颖的文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优美的原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
  3.片段训练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文本中有许多言简意丰的词和内涵丰富的句、段,若我们以它们为“把手”进行训练,就能开启会文的大门。例如学习《桃花源记》时,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一句的理解,要求学生试着与渔人问答。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后,我要求他们发挥想象,利用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用“村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十分好奇地问渔人”为开头进行课堂练笔,然后交流,说说如此创作的依据。当时,杨海荣同学的练笔赢得了大家的公认,她采用了戏剧台词的表现形式:
  (老人):敢问兄台,当今为何世?
  (渔人):阁下可知汉否?
  (老人):我等愚昧,不知汉。
  (渔人):依此云,尔等更不知魏晋邪?
  (老人):是也,请兄台赐教!
  (渔人):自秦后,又经汉,人口达5000万。汉武帝时,抵抗匈奴,张骞两出西域,建丝绸之路,蔡伦造纸,佛教兴盛,实乃大平盛世,约四百年。后经魏蜀吴三国鼎立,风烟又起,现为东晋孝武帝年间,距尔等避乱约有八百载矣!
  (老人):憾矣!错过盛世!真乃“洞中才数日,世上已千年”。
  这样的练笔,学生不得不潜心会文,深刻领会文章的含义。这种写作、想象、生活、文本互相作用过程,就是一种忠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理解过程,既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和写作结合,用“写”促“想象”,又用想象使写作内容丰富,同时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真是一举多得。
  4.片段训练也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在适时性片段训练中,教师有的放矢进行作文技巧训练,如:作文开头艺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句段仿写、词语锤炼等,都可以让学生精心打造出一个精彩的片段,扎实有效地提高写作基本功,为写整篇文章打下基础。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常写常评,常写常改,日积月累,写作技巧娴熟了,语言描述生动了,还改变了浮华的作文习惯。
  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耗时少,短者十来分钟,最长也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它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觉得任务轻松,从而精心构思,写出的内容质量较高。加之只有一个片段,可当堂评改,及时反馈,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因此,这种训练方法具有可行性。
  
  二、片段作文训练常用的几种方式
  
  1.语言模仿。即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范例的熟读、理解、领悟,从而写出与范例有相同或相近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的语言片段。例如我训练学生模仿排比句,以增强抒情、议论的气势,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荫;如果你是一株小草,就增添一分春色;如果你是一只雄鹰,就奋力搏击长空……”学生通过片段摹仿,在作文中写出了大量富有表现力的排比句。在一次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中,江苗同学写道:“感动是给饥寒交迫的人一片油黄的面包,是给遭受挫折的人一个鼓励的眼神,是给躺在病房里的人一首动听的歌谣……”曹江龙同学写道:“感动是你伸向失败者的手,是你开导忧郁者的歌,是你安慰紧张者的笑……”
  2.段落仿写。在教课文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段,提出仿写要求: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中悟出不同点。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有迷信的阿长要“我”说“阿妈,恭喜恭喜”的一段动作描写,学后我让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类似场景进行练笔。有同学写上公开课时,“冯老师刚提完问题,他便有所求似的,扫视全班同学,希望能立刻出现一个奇迹。时间悄悄地在我们的眉宇之间流逝,平静的教室里还没有绽开思维的花朵,他有点惶急了,用那只白皙的手连扶了两次镜框。有人举手了!他的目光终于在刘枝峡身上着陆了,嘴角浮起一丝浅浅的微笑……”
  3.想象续写。即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改写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要求更高了一步。如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让学生写《阿长,让我……地对你说》;学习了《变色龙》,续写“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哥哥了”等等。当然,不必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段练习。
  4.再现感悟。即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写下生活见闻、生活感悟,多以前面提到的描述性、说明性、评议性文字为主。这种练笔,多是为大作文积累素材,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
  5.口头演练。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弥补笔头练习的不足,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演练题材要选学生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话题。除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外,课内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组织材料,以便清楚地表达,比较适合于课前几分钟进行演练。例如八年级第一单元学习了《新闻二则》,便要求学生记录当天的“新闻联播”或者“湖北新闻”“宜都新闻”中你最感兴趣的新闻,第二天课前进行“现场直播”。训练一周后,则自己观察生活,采录素材,撰写新闻,课前直播。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他们的口头作文逐一简评。也可让学生针对某一篇或几篇进行评论,最后师生汇总意见,评出名次。此外,还可让学生把学校的生活片段,如开学典礼、文艺汇演、运动会、班干部竞选等讲给家人听,并提醒他们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听者表达,同时记下对方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语言的单调,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在不同的表达环境使用不同的语言。
  片段作文训练是个“聚沙成塔”的活动,不能揠苗助长,半途而废,必须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和局部有效的训练,逐步攻破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言无巨细”的难关,使写作真正做到具体生动,“胸有成文”。
  湖北宜都市枝城中学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