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让细节点亮全篇

作者:朱新敏




  在多年的阅卷中,笔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样题材的记叙文,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则乏味之极。究其原因,是细节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典型的材料是内容充实的前提,而精彩的细节则是构成佳作的血肉。生活中,人们逐渐发现,真正感动自己的往往不是一些事物本身,而是点缀在这些事物之中的一些不可或缺的细节。这些细小的环节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常常就构成了“美”的因子。比如,妈妈的一根白发,运动场上的一次搀扶,医疗室里的一个微笑,地铁车站的一个招手,剧场里的一次掌声,名著里人物的一次邂逅,艺术殿堂里的神来之笔……当然,不同的文章,其细节呈现方式也不一样。
  
  1.运用细节前后照应,使感人的细节如草蛇灰线隐约在文中,最后汇聚起来,点亮了全篇。
  
  如安徽省2003年中考优秀作文《品茶》,歌咏的是温馨伟大的母爱,可是文章给我们的却是全新的感受,这归功于小作者选材新颖独到,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情感的寄托物——茶壶。
  母亲并不喜欢喝茶,然而有一天,她却买回了一只茶壶,是我隐约渴求了许久的那种。母亲告诉我;壶不必洗,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是最珍贵的壶。我纳闷,母亲怎么也懂茶道。
  中间部分,写茶壶从母亲手中滑落下来摔碎后母亲的泪水,费尽心血的修补。最后这样结束:
  我想,许多年以后,或许母亲早已远离了我,或许到那时我才越发体验到壶里那层珍贵的茶垢如同感情的沉淀,只要一捧起壶,感恩的心便让我从茶里品出很多,很多……
  一只茶壶,见证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凝聚着人间最圣洁的感情。读了这样的细节,你能不为之动容吗?
  
  2.运用细节铺叙,由点到面,使文章既重点突出又具有普遍意义。
  
  如一篇《爱如茉莉》的文章,在记叙了母亲与自己的隔膜和争执后,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母亲虽然介意我对她的大喊大叫,但从不表现出来,仍然默默地做家务和为我准备需要的东西。我常常发现,已用完的圆珠笔芯不知何时换上了新的,脏衣服不知何时被洗干净放在衣橱里,随着季节的变换,被子在不知不觉地由厚变薄,由薄变厚。
  多么精彩感人的细节啊!它从多方面展现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用精彩的细节抒发作者的心声,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如安徽省删3年中考优秀作文《最后一次体验》,用童话故事的方式,着重进行对话描写,将一只伤而不悲的雄鹰的骄傲与豪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的生活才无聊呢,可怜虫!”鹰轻蔑地看了它(青蛙)一眼,“我体验过生活的快乐。你看到过高山吗?看到过大海吗?看到过大千世界吗?你知道站在大海边,看第一缕阳光射出是什么心情吗?你体验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吗?有了这样的经历,我的生活很充实,我的生命历程也很丰富,我活一年比你活十年还要精彩。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文段中既运用排比句铺排雄鹰世界的辽阔无垠,还恰当地引用古诗文名句,描写雄鹰搏击长空的自豪体验,抒发了小作者的豪情壮志和高远的人生追求,使文章境界顿时开阔起来。
  
  4.用细节作为带动情节转折的契机,使文章转换自然。
  
  如四川省中考优秀作文《交往·欢乐》,记叙的是普通家庭邻里和睦、真诚交往、其乐融融的感人故事。文章欲扬先抑,先写楼上人家的矜持,不苟言笑,于是“我”很想打破这个僵局:
  端着花瓶,我自然地漾起一脸微笑,叩响了他们紧闭的房门。从房门里流淌出的钢琴声戛然而止,露出了女主人沉静温柔的脸。我微笑着说:“新的玫瑰花,送给小妹妹吧!”一瞬间,女主人的含蓄矜持被交往的温情消融,她微笑着露出白细的牙齿:“谢谢你,小姑娘。”听了这话心中灿烂明媚,一如那温暖的阳光。我知道,我已开启了交往的大门。
  接下去写两家的交往就顺理成章了。可见,蕴涵真情的细节使文章转换何等自然,何等温馨。
  精彩感人的细节来自对生活的细心观察、用心品味。细节的使用需要作者的真情实感,需要巧妙的构思。如果我们平时有一双慧眼,有积累精彩细节的意识,能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鲜活的细节,再注入我们真挚的情感,文章就一定能灵动起来。
  安徽桐城二中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