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新诗写作教学案例:意象的选择

作者:胡美蓉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可是由于受语文实用倾向的影响,诗歌写作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长此以往,只会导致诗教薪火失传,学生精神荒芜,生活缺乏诗意。为此,我在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学之后,特地安排了诗歌写作教学课“意象的选择”,指导学生尝试写自由诗。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好多自由体诗,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请告诉同学你喜欢的理由。学生纷纷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并阐述理由:“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不落俗套的构思,飘逸脱俗的形象;“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莲花的开落”比喻等待之久和等待之苦,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意象;“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淡淡的怅惘,优美的意境……
  唤起学生对诗歌美的回味后,及时对他们给予充分肯定: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人手”,你们都能欣赏这些新诗,很好!但同学们,如果我们也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歌,那我们的人生该增色多少啊!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不去写诗,他便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自我,尝试写诗,把握美好的时光?在教师的鼓动下同学们心有所动,可如何下手呢,他们有些迷茫。
  师适时引导:当然学写诗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写作常识。学过那么多诗歌,你觉得自由体诗的要素是什么?讨论明确:①分行;②有意象;③营造意境;④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师小结:诗歌是抒情的,除直抒胸臆的诗歌外,诗歌的抒情应该是含蓄蕴藉的,古人曾说:“无所感则不能诗,有所感而不能微妙,亦不能诗。”而要诗歌“微妙”就必须为情感的抒发找到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意象,使诗歌朦胧而不晦涩,暗示而不难解。所以,意象是诗歌的基础,也是诗歌的生命。那么,如何选择恰当的意象进行诗歌创作呢?
  
  二、赏析诗歌,明确意象选择的注意点
  
  1.选择意象应考虑审美传统
  (投影《满月下》)
  
  满月下  余光中
  满地的月光
  无人清扫,
  那就折一张阔些的荷叶
  包一片月光回去
  回去夹在唐诗里
  扁扁的
  像压过的相思……
  月光都带有荷叶的清香
  师生共同欣赏这首新诗,讨论这首诗的意象和所抒发的情感。明确:本诗以月光为主体意象,以荷叶、唐诗为辅助意象,传递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月”是古典诗歌中的一个常用意象,望月思乡、思亲也是我们汉民族自古至今特有的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师小结: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影响,一个事物会被赋予某些感情色彩,而我们审美传统有着传承性和一致性,所以我们学写新诗选择意象时应考虑我们共同的文化心理、审美传统,这样诗歌就会更含蓄、蕴藉,也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同。当然,考虑审美传统应基于博览广积,如浮云(漂泊的游子),流水(连绵不绝的愁绪),鸿雁(书信、思归),丁香(愁怨)、黄昏(感伤)等等。
  
  2.选择意象要根据情境,营造意境
  (投影《水手》)
  
  水手  刘延陵
  月在天上
  船在海上
  他两只手捧住面孔
  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
  他怕见月儿眨眼
  海儿掀浪
  引他看水天处的故乡
  但他却想到了
  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
  那人儿正架竹子
  晒她的青布衣裳
  师生共同欣赏这首自由诗,讨论这首诗的意象特点,明确:此诗前四句,以特定情境中的海天、明月、航船为意象,突出此情境下的水手的伤情姿态。后几句以开满石榴花的水井旁、正在架的竹竿、晒青布衣裳的她为意象,营造意境,展现他所思念的人在家乡的生活图景,也形象地回答了水手伤情的原因,从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美感。教师引导:看采,情动于衷要形诸诗,意象的选择就要考虑符合情境、营造意境。
  
  3.选择意象应注意情景交融
  (投影《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蜱(节选)  流沙河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记忆里唱歌
  在我的记忆里唱歌
  唱童年的惊喜
  唱中年的寂寞
  想起雕竹做笼
  想起呼灯篱落
  想起月饼
  想起桂花
  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
  想起故园飞黄叶
  想起野塘剩残荷
  想起雁南飞
  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
  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
  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
  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然后讨论这首诗都选取了哪些意象,明确:蟋蟀、月饼、桂花、石榴果、故园飞黄叶、野塘剩残荷、雁南飞、草垛、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等。师:这首诗写的显然是乡思、乡情;家乡美好的事物很多,但为什么要选“故园飞黄叶”“野塘剩残荷”作意象,而不用“故园铺绿叶”“野塘满碧荷”呢?学生讨论明确:这一首诗抒发的是忧愁、感伤的情怀,而“绿叶”“碧荷”的“绿”“碧”象征了生命、希望,表达的应是一个快乐的情感。教师引导: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的显现,由此看来,创作诗歌应注意什么呢?学生讨论明确:应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即情景交融。
  
  4.选择意象应新颖独特
  投影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学生讨论本诗意象的特点,明确:草莓、篱笆、上帝的意象都有独创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见仁见智,极富哲理意蕴,真正体现了“形象大于思想”。
  师引导:虽然诗歌意象有其传承性、特定性,但意象也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诗人或诗歌,寄寓在意象上的主观情思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意象的选择上还应注重创新。
  
  三、挑战自我,尝试写诗
  
  师:前面我们通过几首好诗,了解了选择意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同学们,怎么样?有没有创作的冲动?北大教授、著名学者陈平原先生曾预言:诗歌将在21世纪重新回到文学的主体地位。让我们先小试牛刀,然后去抢占制高点吧!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用鲜明的意象支撑诗歌,写一首自由体诗,表现亲情、友情或爱情。
  
  四、交流评价,共享成功的喜悦
  
  师:诗歌是三分写,七分读。谁愿意把你的诗作抄在黑板上,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来分享你的成功?
  学生程菲、张梅抄诗、读诗。
  
  父亲  程 菲
  铁犁嵌入黑土
  你是这大地上的纤夫
  披上长长的绳铠
  期待你将生命反复
  一步一步
  一亩一亩
  我看见了汗水洒落
  看见荒芜变成沃土
  但岁月啊
  终究让你停住
  你弓起了背
  已爬不上悠缓的坡
  却依旧是这大地上的巨人
  你的皱纹
  是那绵延到天边
  最伟大的垄
  师生共同点评。生1:程菲同学想象奇特,选用了“纤夫”这个比喻意象,非常形象地表现了父亲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伟大品质。生2:更值得一提的是,父亲经过一生的艰辛劳作,背弯了、脸皱了,但仍然是“巨人”,因为“你的皱纹/是那绵延到天边/最伟大的垄”,“垄”的意象非常新颖,给人一种深深的震撼。生3:这首诗对父亲情感的表达含而不露,可以感觉得到她已把主观情思寄寓在“纤夫”“巨人”“垄”等意象中。生4:用“绵延到天边最伟大的垄”这一意象,刻画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的形象,非常恰当。
  
  爱情逻辑  张 梅
  爱情
  橡皮筋
  橡皮筋
  两端
  恋人
  当彼此
  越走越远
  橡皮筋
  越容易
  崩断
  这时
  一个人
  放手
  痛
  是
  那
  紧抓不放的人
  师生共同点评。生1:表现爱情的传统意象往往是“燕”“鸳鸯”等,但张梅的诗创造性地以“橡皮筋”来阐述爱情逻辑,形象有趣,耐人寻味。生2:诗人独具匠心,通过象征性的意象“橡皮筋”,将“爱情”的虚体,实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特别是最后一节“这时/一个人/放手/痛/是/那/紧抓不放的人”,可以唤起读者的真实体验,引发读者深思,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生3:该诗以象征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但太注重表现意象与主体之间的联系,诗歌的厚度不够。生4:这首诗注意到了诗歌的建筑美,很好。
  其他同学课后相互交流点评自己写的诗。
  
  五、热情鼓励,结课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非常好,你们不仅能欣赏诗,还写诗评诗,并且写得精彩,评得到位,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创作出好诗,也创造出诗样的人生,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浙江衙州第一中学 3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