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啥啸”并非“高歌”

作者:柴国华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有一句“登东皋以舒啸”,课文的注释是:“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皋,高敞之地。舒啸,高歌。”这里把“舒啸”具体解释为“高歌”是不正确的。
  《说文解字》:“啸,吹声也。……蹙口而出声也。”新版《辞海》:“啸,形声。从口,肃声。”其字条注①为本义,注为“撮口作声,打口哨”,引了《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阮籍)啸,闻数百步”作例句;字条注②作“动物长声吼叫”解,引了《岳阳楼记》“虎啸猿啼”作例句。新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啸”字条注①③同新版《辞海》字条注①②,其中新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啸”字条注②作“呼喊”讲,引《后汉书.西羌传》:“招引山豪,转相啸聚。”可见古文中“啸”并无“歌”之意。不妨把《世说新语.栖逸》多引一些:“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哨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欲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由此可见,“啸”在魏晋时期是一种不同于“歌”的声音表情方式。另外,新版《辞海》及《古今汉语词典》都把“啸歌”注释为“长啸歌吟”,由此也可以看出“啸”与“歌”是意义截然不同的两个词:新版《辞海》引《世说新语·简傲》“[阮籍]箕踞啸歌,酣放自若”为例,《古今汉语词典》引《诗·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为例。
  再翻阅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啸”字条注①原原本本地保留了新版《辞海》“啸”字条注①的含义,并举“登高长啸”例。由此可知,“啸”字的“撮口作声,打口哨”这一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沿用。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歌”字条注①作“歌曲”解,举“民歌”例;字条注②作“唱”解,举“歌曲”例。可见,现代汉语中的“歌”根本不具备古文中“啸”的意义。所以说,把“舒啸”解释为“高歌”是错误的,它歪曲了陶渊明诗中“啸”的本义。
  江西万年中学 3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