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老王》实录

作者:严文清

面的帮助:第一,别的乘客不坐他的车,‘我’却常坐。第二,‘我’女儿给老王吃鱼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第三,询问只有一位顾客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表现了对老王的关切。文中‘我’的一家十分同情老王,而无力给他更多的帮助以改变他的命运,因而感到愧疚。”
  我进一步逼问:“‘我’一家为何能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境界?”
  生:“佛日:‘众生平等’,可能‘我’一家具有平等观念,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互相关心吧,他具有人道主义情怀。”
  我赞赏地补充:“说得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个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权利。我们应关心尊重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正因为作者有平等的观念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她才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请同学们记下关键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提问。”
  生:“文章开头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第6段又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一生站起来,从容不迫地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是因为‘我’同情老王,想给老王一点帮助。这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事。‘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挨整,如果‘我’坐老王的车就被人认为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我赞赏地点评道:“商文杰同学读文学作品懂得结合时代背景去思考,高明!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了吧?”
  一位平时发言不多的学生举起了手,他说:“第10自然段中‘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里‘十个二十个’与‘多得数不完’是不是矛盾了呢?”
  生:“不管送了多少个鸡蛋,对贫困的老王来说都是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感受到了这份真情,所以觉得数不完。”
  我补一句:“千里送鹅毛。”同学们齐答:“礼轻情意重。”
  我说,“作者已用朴实自然又包含情感的语言将老王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而又悲苦的人物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上。同学们,你发现自己身边的‘老王’了吗?你该怎样对待他?”
  生:“我们身边有很多‘老王’,像扫街的环卫工人,擦鞋的大嫂……”他们都是卑微的,但都在为这个社会默默地奉献,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如有可能应给他们提供帮助。”
  
  点评
  咂摸出语文的味道
  任富强
  
  本课实录最大特点是能引导学生深入细细地品味语言。
  就大框架而言,可分为从“整体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分析研究”三个步骤。“整体感知”部分采用一个句式来评述人物,设计巧妙:“情感体验”部分,用亮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分享各自读懂的感受:“分析研究”部分则着重就尚存疑惑的内容进行互动交流,以对话沟通促进思想。整个过程中,教师能够适当点拨,及时引领.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而这一切,都以文本为依托,从具体的语言中读出滋味和神韵。尤其对那些传神之点和疑难之处,用劲更多,如对老王肖像描写的情感倾向问题所做的剖析。
  这篇文章涉及的社会背景离学生比较远.老王的生活环境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陌生的.适度的背景介绍就成为必要。可能严老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预习”时已经实施了这一环节,否则,学生很难到位地理解“文革”中特殊的人际关系,对文本中所提到的“幸”与“不幸”也殊难体会。文本解读过程中有着概念化的味道.如学生在分析老王每天跑上三楼送冰,冰比别人大而价钱相等的行为时,说这是“勤快、本分”,送香油和鸡蛋是“感恩”,等等,这样讲固然不能说是错的,但我觉得这样的体会是简单化了。
  还有“老王”与“王老”的辨析不乏意义,但“严老”这样的搞笑说法.与整个文本所呈现的深切凝重的情感不甚合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