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为什么要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作者:吴哲生

积极健康的教学气氛,后者则是消极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患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教学的反馈信息,从而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语文学习环境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决定了环境对于语文学习的特殊意义,这种意义远甚于环境对于其他学科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扩大语文学习的资源。“教材只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文学习的资源决不局限于语文教材,教室的板报、墙报,校园中的橱窗、宣传栏、图书馆、广播等,而校园之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更是丰富多彩,如报刊、杂志、小说、戏剧、广播、电视、网络、广告、招牌等等,这些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语文学习也要放眼课外。
  2.有利于帮助学生抵抗不良语文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社会语文环境污染严重。走上街头,形形色色的招牌上,错别字随时都可能映入你的眼帘;打开电视,精彩纷呈的广告里,被歪曲错用的成语不时会充溢你的耳畔;浏览报刊,文句不通、不知所云的句子,也是屡见不鲜。至于现实生活中和某些电影、电视剧里充斥的一些污言秽语,对我们民族语言纯洁性的危害更是难以估量。而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有利于净化这种污浊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认识、纠正、抵抗这种不良的语文现象。
  3.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知道,心理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谐、宽松、愉快、民主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心理素质又直接影响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又直接影响语言表达,因为思维是语言的内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良好的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又直接影响思维能力,最终影响语言的表达。相反,不好的环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妨碍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发展。
  4.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原动力,只有乐学、爱学才会好学。俗话又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而科学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科学的环境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并能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很自然地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和作用,点燃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几十年来,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持续下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不是我们对语文学科不重视、不关注,忽视语文学习环境的建设是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5.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及形成语文学习的意识。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只是讲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如主动求知,主动阅读,碰到生字,会翻字典;碰到优秀的文章,会情不自禁地多读几遍;碰到有意义的事情,会随时留心观察;有了灵感,会动笔记录等等,这些习惯和意识的形成,除了课堂的学习外,更主要的是依赖于课内与课外的语文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6.有利于先进的语文教育理论成果的转化。环境犹如土壤、阳光,几十年来,我们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不可不谓多,各种改革不可不谓激烈,但最终这些成果真正在现实中得到落实、转化的却很寥寥。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成果到了中小学就缺乏适宜的土壤和阳光,最多只能在公开课上昙花一现。笔者认为,如果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不根本改变,大部分语文教育教学成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主持人插话:关键仍在课堂教学本身的环境,在于教师真正懂得教与考的关系,善于科学应考。]
  总之,语文学习是个系统工程,系统是诸种因素的有机组合,我们不仅要优化系统的各因素和结构,而且要高度重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语文学习环境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外部条件,而且许多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无形的语文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隐性课程”。因此,构建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