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语文教师:你要会认字

作者:蔡国华




  新学期开始不久,一位老师把我拉到一边,好心提醒我:“小柴,在李某班上你可真要注意。我听学生说,他们数学老师(即李某)在班上公开讲过多次——语文嘛,学不学问题不大,语文有什么呀,不就是会认几个字嘛?这谁都会,街上拉黄包车的都可以搅和几下。”我心里暗暗一惊,跟这样鄙视语文的班主任搭班,那学生还会学语文?那我那两百元的教学质量奖还不得全没了?失钱事小,丢脸事大,还不都说我不会教书?
  可我又能说什么呢?只能淡然一笑了。语文受如此非议也怨不得别人,感叹之余,气愤是难免的,可谁叫我们非常多的语文教师就是连当行功夫——认字也早巳泯然众人矣了呢?
  所幸李某的宣传收效甚微,这可能得益于我在李某班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认字课。当时我对学生说读高中与读初中不同,初中重在积累,高中重在思考。就拿最基本的认字来说吧,初中守着字典就可以了,高中你就要读出非字典义,因为高中要考你基本上不会是字典上的意思,比如“家”字:
  1.《神州第一刀》中,义士王五的慨叹:“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
  2.校庆时一位校友做演讲时说:“万中是我的家,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对她很有感情。”
  当然为了上课的趣味,我把这个“家”字乱侃了一通。“家”,屋下面是小猪,由此可以推测出猪是我国先民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也可以看出我国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习惯源远流长。与屋下面是“女”的“安”字连用,组成“安家”,其基本义为“有女子,可添人丁;有小猪,可增财富”。可见人多财丰,是农耕社会的本能期盼。记得当时学生听得一惊一诧的,可我也是怕他们轻视语文才有意而为之的。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汉字的感觉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汉字对于他应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积淀着深厚的历史、丰富的情感以及生动的场景。林庚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月’、这个‘关’、这个‘山’,从秦汉一直到唐代,其中积累了多少人的生活史,它们所能唤起的生活感受的深度与广度,有多么普遍的意义!且不说一首完整的诗,就仅仅‘关’、‘山’、‘月’三个字连在一起,也就会产生相当形象的联想。”可见认字并非易事,它不是查查字典就可以的,没有一定的底子是认不好字的。这本是最基本的常识:认字是分析作品的基础。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在于用平常的文字产生不平常的效果。比如广为人知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这看似平易实则奇崛之处正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只知查字典而不会认字,是不能抵达作品的微妙幽深之处的。
  但毋庸置疑,我们非常多的语文教师不会认字。虽然天天看着汉字,但从未用过心,动过脑,就像一台打印机。非常多的语文教师,七八年都不会主动读一篇文学作品(考试的阅读材料除外)。没有阅读经验的语文教师却要煞有介事地分析出经典文本如何“妙不可言”,而教参上指认的“妙不可言”之处对其本人却味同嚼蜡,这不是莫大的讽刺?
  非常多的语文教师基本不用汉字,由此形成的对汉字的隔膜是不会认字的又一原因:没有写作的切身体验,对课文作文中的关键字词是无法辨析的。《中国教师报》在网上做调查,问评职称要发表文章合不合理,这调查没有标明语文教师除外,是一大缺憾。对于理科教师来说,写不出文章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文科的政史地教师来说,写不出文章是可以原谅的,但唯独不可以容许中文系出身的语文教师写不出文章——又不是要你写什么惊世之作。发不了一篇文章,且不说你以何德何能晋升职称,只是问讲台上的你如何振振有词地讲课文评作文?而我们非常多的语文教师正是这样年复一年地以己之昏昏而求人之昭昭的。
  社会各界对我们语文教师是不满的,更有大学教师把我们讥为语冰的夏虫,同行每每作愤愤不平状。面对不满,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不妨都扪心自问:我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吗?最低标准就是能不能坚持主动性的阅读与写作(认字的基础)。可遗憾的是,我们非常多的语文教师——包括专事表演和专编资料的“名师”都是不合格的。既然语文界有如此之多的南郭先生,那么这个乐队的竽声没什么感染力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江西万年中学语文组 3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