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机锋”初探

作者:尤志心




  人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课文《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练习一中提到了“机锋”一词,原题是这样的:
  课文语言朴实,却在不经意中给人以震撼,请找出课文中包含“机锋”的话,谈谈你的看法。
  什么叫机锋?“机锋”一词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对它的意思似乎还不够明了。我查了《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新词语词典》《宗教词典》等工具书,都没有查到这个词的解释。后来查了中华佛教网,才算查到了:
  机锋是佛教用语。本义是弓上的机牙和箭锋。禅宗用以比喻敏捷而深刻的思辨和语句。如宋·苏轼《金山妙高台》诗云:“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禅家多用机锋之言验证对方的悟道程度。机锋通常表现在对答之中,称为“机锋对敌”。如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俺禅家自有个哑迹相参、机锋对敌的妙法。”机锋有如下的特点:一是快捷如箭,不容犹豫思索。如“一宿觉”条中慧能与玄觉对答如流,妙语贯珠。一是如箭行无迹,要旁敲侧击,不许一语道破。禅家多用俗语诗句,少引经文,便是此意。一是利如箭锋,直如箭行。如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慧能却说“仁者心动”,直指人心,如石破天惊。一是对机,如箭与弓上的机牙相对,一发中的。慧能所传“三十六对法”便属这一类。实际上,斗机锋并不限于丛林中。耽味禅悦的文人也喜欢对几句机锋。众所周知,在小说《红楼梦》里,宝玉与黛玉就经常参禅斗机锋。后亦用机锋泛指敏捷的才思。如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室》:“若夫文人运腕,每至得意疾书之际,机锋一阻,则断不可续。”又如钱钟书《围城》:“鸿渐因为她们说话像参禅似的,都隐藏机锋,听着徒乱人意,便溜上楼去见父亲。”(李明权,www,cnbuddhism.com)
  从佛学角度来说,“机锋”有两种。有时候,一个人很努力地修行,但他仍然不能出现任何新的境界。这时师父可能给他一个有力的、直接的乃至不尽情理的一句话。比如,有人感到口很渴,你给他一杯水,但正当他准备要拿起那杯水来喝时,你把那个杯拿走,并摔到地上去,然后问他:“你还需要喝水吗?”如果这个人已经有很好的修行,这样的事件是可以给他非常大的帮助的,这是第一类的机锋。第二类的机锋是有关造诣高深的禅师们之间的对话。虽然他们应用的字眼在表面上看来是没有意义或自相矛盾的,但其内在的意义却是很深奥的。比如说,一个禅师会说:“东山下雨西山湿”。另一个则说:“自从泥牛入海后,到今天还没有任何消息。”这类的词语记录下来,有时候会成为公案。
  由此可见,机锋就是妙透禅机,就是锋芒直指,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或一个动作、一种物象。用通俗的话来说,机锋就是用朴实的语言含而不露地表达思想锋芒。
  课文中写到采访时传祥的老伴,当听说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记者默然。老人的话多么朴实,多么发人深思,它把当今社会的弊端揭露得多么深刻。如果要把其深刻含义写出来,恐怕可以写一篇大文章吧。
  机锋语言最早用于谈禅,后来又用之于劝谏,而现代则广泛用之于辩论、交际、文学创作之中。也就是说机锋语言已由最早的僧侣化而变成了群众化,由最早的神秘化而变成了通俗化,以至于用到了教材之中,所以机锋语值得我们来研究它、探究它。
  那么,机锋语言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一)锋利性。机锋都是暗藏锋芒,如果不能识破它,往往会上当受骗。这特别表现在司法中。法官、检察官与律师的语言往往如此。例如:
  1936年七君子抗日救国会案
  审判长:“抗日救国不是共产党的口号吗?”
  沈钧儒:“共产党吃饭,我们也吃饭,难道共产党抗日,我们就不能抗日吗?”(何文辉《辩术——律师语言设计》,漓江出版社,1991,第95页)
  法官的话暗伏机锋,沈钧儒若肯定,则有联共之嫌,这正中法官的诡计。若说不,则是明显说谎,也会中法官的诡计。正面对抗总会落入法官预设的圈套。沈钧儒不愧是著名的执业律师,社会名流,他一听就听出了法官的“暗藏机锋”,于是避开正面答复,以免伤及自身,而采用取曲线逼近死角的方法,将“吃饭”与“抗日”作类比。在这种突兀的辩论面前,法官只能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了。
  不仅在讼辩中会不时出现这种机锋语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这种机锋语言。
  有一次,卓别林带着一大笔现款走在路上。突然,从路旁草丛里跃出一个蒙面强盗。强盗威胁卓别林交出钱款。卓别林答应了,并对他说:“请在我帽子上开两枪吧,我好回去向主人交代!”强盗“叭叭”两声,照他的话做了。“再在我的衣襟上开两枪吧!”卓别林又说。“叭叭”两声,强盗又照做了。“最后,请您再在我的裤腿上打两个洞,拜托了!”强盗一听,不耐烦地提起枪,又在裤腿上给了两枪。卓别林知道强盗的手枪里再也没有子弹了,便一脚把他绊倒,飞也似的跑了。(陈艳华、高乐田《中外说辩艺术博览》,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第359-360页)
  卓别林的话也是暗藏机锋,但强盗并没有懂得,所以上了卓别林的当。卓别林用机锋语言成功地保卫了自己。
  (二)随机性。机锋语言往往是随机而发的,这就考验我们的机敏素质。这类机锋的语言在日常交际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
  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一天,他遇到一个有钱的胖资本家,资本家讥笑着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萧伯纳也笑着回答:“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同上第285页)
  萧伯纳的话就是暗藏机锋,造成世界闹饥荒的原因原来是资本家残酷的剥削行为造成的。但萧伯纳没有直接说,也没有锋芒毕露,而是说得很婉转,也说得很得体,有力地反击了资本家的恶意讥讽。
  在文学作品中这类例子也是屡见不鲜的。《红楼梦》第八回写道: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冷的了。”宝玉听这话,便放下冷酒,命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