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离骚》注解辨正
作者:郑晨寅
1.“摄提贞于孟陬兮”
注解将“摄提”注为“星名,指寅年”,不准确。这里使用了太岁纪年法,古人根据岁星(木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来纪年,木星大体是十二年绕天一周,由于它是由西向东运行,与十二辰①的方向、顺序正好相反,故古人又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与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一致,这种用来纪年的方法就叫“太岁纪年法”。古人又取了“摄提格”“单阏”“执徐”等十二个太岁年名作为“太岁在寅(卯、辰)”等十二个年份的名称,屈原即诞生于“太岁在寅”年。故“摄提”应解为“即摄提格,太岁年名,相当于寅年”。
又“贞”即“正”,古文常有此用法,如《周易》《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周易正义》引《子夏传》注云:“贞,正也。”《老子》第39章云:“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尚书·太甲下》云:“万邦以贞”,皆用此义。然此义项中学文言文并不常见,从学习一词多义的角度考虑,此处似应注出为宜。
2.“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注解译为“给我起名叫正则啊,我的字叫灵均”,许多注本也都这么翻译,但屈原不是名平、字原吗?这样的翻译易使学生茫然。王逸《楚辞章句》云:“正,平也;则,法也。”这是对名“平”的解释;《楚辞章句》又云:“灵,神也。”均则有均匀、公平之义,“灵均”是对字“原”的解释,并有将其神圣化的倾向。故实际上此处之“正则、灵均”带有形容词的性质,用来修饰“平”与“原”,如王夫之所言“隐其名取其义,以属辞赋体然也。”(《楚辞通释》)我试译作:“给我取了个正则之名(即‘平’)啊,又给我取了个灵均之字(即‘原’)。”
3.“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注解认为此二句“意思是说,三王之所以有纯粹的美德,是因为能举用群贤”。这不合逻辑。似应倒过来说:因为三王有纯粹的美德,所以才招来了群贤。这样“固”字也有了着落,可解为通“故”,表示“所以”,此句可译为:“从前三个君王品德多么完美啊,所以群贤(群芳)都聚集在他们身边。”
4.“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注解说“此四种植物均喻群贤”,没错,但“岂惟”二字的语气表明这四种植物非并列关系。林云铭《楚辞灯》说:“椒、桂带辣气,以其香犹用之,不但用纯香之蕙茞而已。”故注解似可补上一句:“其中申椒、菌桂更喻贤臣中之忠言直谏者。”而这亦与下文之“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文意相勾连,朱冀《离骚辨》注“謇謇”为“直言貌”,正合椒、桂之辣,亦可见屈子之忠。
①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方法。其方法是自东向西将赤道带附近天区等分为12部分,并用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命名。
福建漳州教育学院3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