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互文小议

作者:郑义广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二句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笔者以为此说值得商榷。
  什么叫互文?作为一种修辞格,意即:“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即互文见义。”(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根据这种解释可以看出,互文至少有两个特点:
  一、构成互文的两个部分不能单独理解,二者应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只能译为“主人与客人下了马,来到船上”,若直译成“主人下了马,客人来到船上”就不通。
  二、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关键词语意思不能相同,甚至相近,否则就无法“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达到以少总多、言简意丰的效果。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之“秦”与“汉”“明月”与“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之“物”与“己”“喜”与“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之“将军”与“壮士”“死”与“归”等等。
  再来看《六国论》中的这两句话。首先,“胜负之数”与“存亡之理”翻译时无须相互勾连,各自意思的表达完整而清晰。其次,正如《用书》所说,“数”与“理”意思相同,“胜负”与“存亡”虽不相同,联系也相当紧密,两句合译并未相互阐发,使语意有所增加,反觉原句有重复啰嗦之嫌。可见,不能把它们视为互文。
  笔者认为,这两句应属于同义连用,起到增强语势、加深语意的作用,贾谊《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中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也属此类。单言“胜负之数”则不足以尽抒作者对六国因赂秦而丧的感叹。苏洵作为秦汉纵横家,其文“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曾巩《苏明允哀词》由此亦可略见一斑。
  最后,为了更好地体现作者之意,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笔者认为,这两句还是分开来翻译为好。
  江西宜黄县化石中学3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