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农村教师专业化:“自己的路自己走!”

作者:程永超




  当前,新课改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了。而这对于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教师而言,由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传统因袭等诸多影响,“教师专业化”就如同一个美丽而又虚幻的传说。的确,在人们印象中,农村教师似乎就意味着“观念落后”“边干农活边上课”,哪有什么时间弄“教师专业化”?其实,这既有对农村教师的误解,也有农村教师对自己的误解。笔者以为,农村教师只要能够立足农村,依托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完全可以走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一、环境:“不在于我身处何处,而在于我是否读书”
  
  农村教师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科研条件极差。不少学校连订一份教育科研杂志的钱也没有,很多学校从未申报过教育科研课题,即便搞了也多是闭门造车,或因缺乏必要指导而流于形式。然而,当这些硬件一应俱全的城市教师就一定能使自己专业得以发展吗?其实也未必尽然。笔者以为,要想成为“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师,不管你身处农村还是居于城市都离不开两个字——“读书”。卢梭曾言,“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毋庸置疑,农村教育环境逊于城市,但相对而言,农村学生受外界的干扰则弱了,因而学生受教师个人品性学养的影响就愈显突出。这也就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农村教师急需提升自身的素养。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气,诗书能为教师的气质增华添彩,而且,农村读书环境较之都市少了一份尘俗、喧嚣。君不见上个世纪浙江上虞一乡村学校(春晖中学)聚集了朱自清、夏丐尊、丰子恺等人,不也照样成就了一代宗师,带动了一方学风吗?因此,教师者不在乎你身处何处,而在于你是否爱读书。古今中外的名家大师,不论是苏霍姆林斯基、卡耐基还是陶行知等,可谓个个饱览诗书、满腹经纶。而当前新一轮课改正在铺开,农村教师则更应静得心下,抓住机遇,纵横古今中外,融得众家所长;同时自己也要定位一门,苦心钻研,让学生能感觉你本人就是一部令人感叹不已的经典。
  
  二、时间:“不在于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目前,农村教师工作繁重,往往要兼几门课(甚至复式班上课),几乎所有的工作时间都花在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上。有的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还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工作上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哪有闲暇顾及教育科研?因此在十几年或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不少农村教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缺乏创新,只能是在应试挤压下汲汲于分数了!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此话道出了“教师”与“教书匠”之间的最大区别,即前者追求“卓越”。虽然农村教师进修提升的条件不如城市,但农村与城市面对的是各自的学生,教育平台虽有高下之分,但教育“育人”的本质是共通的,农村教师完全可以从自身的日常点点滴滴做起,坚持教育日记,教学反思,不断对照教育教学实践,用习得的经验来印证自身实践的体验等,走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另外,一个成功的农村教师还离不开模仿借鉴,可以说,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教师都应该发展自我吸收改造的潜力。朱光潜先生就曾说:“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不经过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规模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诗家的长处,造成自家特有的风格。”因此,农村教师完全可以立足农村背景下的校本教研,通过摄取借鉴他人经验,改造重塑自身的教学行为,坚持把研究的问题定位于课堂和个体的学生,或许就能够找到一个促使自身专业长足发展的教育科研切入点。
  
  三、个性:“农村教师,你的魅力你挖掘了吗?”
  
  当前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革命。我们说没有广大农村课改的实现就不可能有整个课改的实现,而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缺乏理论学习,科研水平偏低,整体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而且不少教师认识上还存有误区,专业发展意识淡薄,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把书教好就行了。因此,如何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引入到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便提上了日程,但是,农村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科学而快速的方法并非是“全面开花”,而是要发掘自身魅力——“彰显个性,扬长补短,因长施教”。
  其实,从某个角度上讲,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但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没有教师的个性就没有学生的个性,而教师的个性又往往体现于他的教学个性,这也正是教师自身魅力的体现。所以说,一个有理想的农村教师一定要铸就自己的教育教学个性,如此方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实也可说“个性的才是魅力的”。当前,新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的教学个性。鉴于此,农村教师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凸现教学个性,发掘自身特长(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个性的东西,只是没被发掘而已),把个性的彰显与自身的特长相融合,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强化、去锻造,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丰富,属于自己的东西便会逐渐成熟而最终形成个性风格。当然,须注意的是,这里的个性风格并不等于什么名家教学模式、教学技巧等,而所谓的教学模式、教学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恰恰是教师个性风格形成的最大束缚与障碍。
  浙江温州二中黄龙校区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