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漏写了一个“家”字

作者:陈济灿




  那是上午第一节课,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我对原先设计好的导语不满意,可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导语。“还是直接揭题吧。”踏着铃声,我匆匆走进教室。
  师生问好后,我便不动声色地写上课题,刚停笔,学生们就发出一片哄哄的议论声,有那么一两位学生竟然发出“嘘嘘”声,喝倒彩。我莫名其妙,回头扫视全班学生,谁这么大胆!一股怒火隐隐从心底升起。几个同学喊起来:“老师,漏写了一个‘家’字!”我回头一看,果真漏写一个“家”字,把课题写成了“福楼拜的星期天”。“漏写一个字值得这样大呼小叫吗?”我强咽下要出口的话,默默地补上一个“家”字。不能简单从事,直觉告诉我可以利用一下这个“机遇”,便随即反问道:“没有这个‘家’又何妨呢?”也是那个华臻伟调侃性地答了一句:“老师,没有那个‘家’确实无妨,反而更好,因为你可以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了!”说得全班同学都笑起来。听着这话我心里不怎么好受,觉得这话有点过分,想批评他几句,但又感到这话于课无妨,而且调节了学生的情绪,算了,还是顺水推舟吧:“看来有‘家’与无‘家’确实不同,那么,就请大家具体来说说有哪些不同?”
  “《福楼拜的星期天》这个题目主要写福楼拜一个人的事,而《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可以写几个人。”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的事情限在‘家’中,没有了这个‘家’字,事情就不一定在家中了。”
  原来,学生真的很聪明!我又顺势导入课文:“说得很好,看来,我们不能随便丢一个字,不能随便增一个字。福楼拜就是一个对用词要求极高的人。他曾对他的学生——《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莫泊桑这样说: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而决不应该蒙混。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使莫泊桑成为了‘短篇小说巨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位巨匠的文笔。”学生满怀激情投入阅读。
  后来在这节课上,同学们思维活跃、亮点频现,对莫泊桑的用词大为赞赏: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这一句中的‘仰’写出了屠格涅夫落落大方,不拘小节的大作家风度。”
  “‘仰’字还写出了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亲密关系,他在福楼拜家自然、随意、无拘无束,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皙的脸,这一句中的‘盯’字用得好,写出福楼拜在听屠格涅夫谈话时的专注与钦佩之情;同时也衬托出屠格涅夫讲话有‘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左拉)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一句中的‘歪’字用得特别好,极形象地写出了他微微发胖的身体爬上六层楼后‘累’得不愿正一正身的样子。”
  这节课中,因漏写“家”字,学生发“嘘”声,出现了尴尬场面,我听着学生的话虽然感到“不怎么好受”,但还是控制自己的感情没有简单加一个“家”字了事,也没有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我首先意识到这是一个教学机遇,然后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保护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课堂保持了昂扬的情绪,促成了以后的教学过程亮点频现。
  
  点评:
  
  失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
  田泽娟
  课前对已设计的导语不满意,课上又漏写了一个“家”字,这些本是老师教学准备不够充分的表现,可是因为陈老师处理突发状况很机智,最后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自然地导入课文,从而展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正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漏写的一字发问开去,进而涉及文章的写法,涉及作者的语言风格,可谓“牵一字而动全文”。陈老师紧扣住“学习语言”这一点,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应该说抓住了语文学习的关键。
  由此想到:许多偶然的失误,在高明者手中也许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这其间转化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功底和对语文学科特征的把握。否则,一味追求所谓的教学机智也许会走到教学的反面去的。
  广东汕头市第一中学 5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