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
作者:周丰香
本文我已教过多次,对课文知识点了然于心。在以往的教学中。除了积累文言知识外,还尝试了不少教学形式,如分角色朗读、改编剧本、演课本剧、写人物评析等,效果还是不错的。今年拿到教材后,总觉得不想再重复过去的教学思路,而想有点变化,以顺应当前新课程改革之潮流。
经过再三思考,我安排了如下四个活动。
探究学习一:宋代陈亮是这样评论蔺相如的:“言有重于泰山,相如也是。相如真丈夫,真男子,真大圣人,真大罗汉,真菩萨,真佛祖,真令人千载如见也。”陈亮为什么会如此赞美蔺相如?结合课文,说说原因。
陈亮评论中的几个“真”字使这个问题如一块巨石投进了学生的心湖,而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讨论场面非常热烈,不到10分钟,学生就总结出了相如在三个故事中体现出的大勇、大智、大德。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都能做到有理有据,课文引用比较熟练,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基本到位,我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做了几处点拨和纠正,大部分时间只是做了一个微笑的倾听者。讨论结束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蔺相如真如陈亮所说的‘言有重于泰山’吗?古代有个叫王世贞的人对此有不同看法,同学们课后去看他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吧。”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激疑,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便于更好地完成课后的阅读作业。
探究学习二:你认为蔺相如的成功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这个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细节问题。学生往往羡慕蔺相如的成功,并且把成功归为他的大勇大智大德等主观因素,而忽视了文本中的其他交代。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在我的点拨下,学生找出了好几个方面,如缪贤的慧眼识才,赵王的大胆用人,廉颇的军事保障及勇于改过,秦王的贪婪、怕死、沽名钓誉等。更为可喜的是,有的学生还看到了当时的社会形势是秦王。“欲与赵为好”,而不想真正与赵翻脸。这个问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非常好。
探究学习三:你欣赏廉颇吗?他有什么特点?
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不难总结出他有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勇于改错的特点,但其中有两个难点,学生可能挖掘不出来,对此我做了点拨,即廉颇在赴渑池前诀别中的寥寥数语表现出的深谋远虑以及在负荆请罪中表现出的非凡勇气。
探究学习四:用对联分别概括廉颇、蔺相如的特点。
问题刚打到屏幕上,学生马上沉静了下来。为了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对联,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范例:
1.章台会,无足智神勇何求保玉璧;将相和,非大度广怀怎言安邦国。
2.宰相深谋远虑留名青史,将军坦荡如砥威震古今。
通过这两个范例,讲清拟写对联时的内容要求和形式要求。一几分钟后,大多数学生完成了,没完成的还在咬文嚼字。当堂有三个学生自告奋勇,读了自己的作品,博得了一片掌声,下课铃声也同时响起。
课后,我收集了所有对联,加工修改后打印成稿,并且写了按语,发给了全体学生。学生看到经老师润色的对联后非常感动,非常珍惜,也增添了不少自信。
下面就是我为学生整理的对联打印稿。
牛刀小试,初露锋芒——《廉颇蔺相如列传》对联集锦
高三·二班
师(按语):亲爱的同学们,虽然我们认识没有多久,但你们那敏捷的才思已使我难忘。面对着妙语佳句,我欣喜地拜读着,兴犹未尽,特辑录部分,与同学们共享。
1.完赵璧,会渑池,千古辞令,谁可纵横捭阖,有他相如丞相;破齐兵,取阳晋,古今战场,何人横刀立马,是我廉大将军。
大肚能容活罗汉,知错能改真丈夫。
——赵友东
2.负荆请罪,能伸能屈方显英雄本色;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大展谋士风流。
——宗成龙
3.将军背上可负荆,宰相肚里能撑船。
——宗成龙
4.有智有谋,完璧归赵显神勇;知耻知羞,负荆请罪见高风。
——肖克强
5.完璧归赵,以神勇胜秦;将相和欢,凭德厚传世。
——肖克强
6.完璧归赵观相如之智勇;负荆请罪察廉颇之谦虚。
——魏巍
7.会渑池,少足智怎得秦王击口入赵史;避廉颇,乏旷怀何留将相和欢传后人。
——李娟
8.完璧归赵相如显神威,负荆请罪廉颇亦大勇。
——郭宗强
9.智勇双全,完璧归赵赞相如;心胸坦荡,负荆请罪歌廉颇。
——张春蕾
10.相如舍己,文将比武将,终能完璧归赵;廉颇爱国,官场如战场,遂成刎颈之交。
——匡素素
11.丞相有勇有谋完璧归赵,名垂青史;将军能伸能屈负荆请罪,万古流芳。
——房娜娜
12.将相和而安家邦,文武并而治天下。
——张义升
13.完璧归赵,神勇盖世,威震千古;负荆请罪,心胸坦荡,名扬九州。
——韩沛赤
14.渑池胜归,幕后英雄凭谁属?负荆请罪,心系祖国胸何宽!
——韩美
15.智勇双全,留完璧归赵美誉;虚怀若谷,传将相和欢佳话。
——袁莹莹
16.无足智神勇,怎能完璧归赵护国威;非胸怀坦荡,何言负荆请罪将相和。
——林雪
17.廉颇神勇设兵宴,相如拼命保国尊。
——李林燕
18.敢拼敢搏,威震诸侯;能忍能让,德泽后世。
——解锡仑
19.外斗强秦完璧归赵,内和良将保家卫国。
——刘佳
寻找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庹 莉
以对联为突破口,使一堂原本可能枯燥的文言教学顿时鲜活起来。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教师在教学中容易不知不觉地落入眉飞色舞、一讲到底的自我陶醉的境地中。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周老师这节课让我们眼睛一亮。借助探究性学习形式,变被动听为主动去探究,由此解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及拓展思考等,打破了文言课堂的沉寂。前三个问题的设置打破常规,问得好,激疑趣答,相信课堂会很活泼。尤其是探究学习四的设计,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借助“对联”的形式让学生去概括廉、蔺二人性格特点,通过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了学生查找、分析、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更不必说还能与高考语言运用-中“对联”这一考点相吻合。整个课堂精彩纷呈。亮点层出。师生合作默契完美,无可挑剔。
但读完课例后,我不能不提出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困惑: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如何去落实才能达到文道的和谐统一呢?
武汉市第六职业中学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