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高中作文原生态教学刍议

作者:王尔楷




  一、素质教育呼唤作文原生态教学
  
  何谓“作文原生态教学”?我认为,它指的是作文教学本来的、自身固有的生存面貌和发展规律。原生态作文教学最核心的标志是作文教学的所有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符合作文教学本身的特点与规律,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这与今天高中新课程设置所遵循的身心发展、统而不死和社会需要三条基本原则是完全吻合的。(sup)①(/sup)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问题不少,有的甚至十分棘手!一言以蔽之:从写作主体看,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考场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同一首歌”,个性化的作文越来越少;从写作形式看,王荣生先生所批评的“小文人语篇”(sup)②(/sup)越来越流行:从写作目标看,应试色彩越来越浓,逐渐远离了写作的基本能力。具体情形如何?我们不妨先窥视一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浙江省教研室胡勤先生曾痛心地举例:“31.5万考生,好作文寥寥无几,写身边生活的文章几乎看不到。其中不乏空洞之作,没有实质内容,披着华丽的外衣,满是整容的痕迹。”(sup)③(/sup)这是“小文人语篇”空前泛滥的现象。后果怎样?王荣生先生尖锐地指出,这种作文能力“与我们意欲培养的适合于社会应用的作文能力之间有着严重的冲突”。
  我国的高中作文教学就整体而言,已到了非彻底改革不可的时候了!这种改革靠个人的改良和局部的小打小闹可能无济于事,而应该从根本上、源头上加以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治理”。拯救的良方之一就是大力提倡“作文的原生态教学”!
  
  二、制约作文原生态教学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原生态写作”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从孔子的“兴,观,群,怨”。到黄遵宪的“吾手写吾口”,从韩柳的古文运动到晚清的白话文运动,这都是“原生态写作”由萌芽走向成熟的一个个轨迹。然而,由于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日益走向腐朽没落。其直接的后果是“文体日敝。试场献艺,大都循题敷衍”(sup)④(/sup),这样科举制便最终扼杀了本应萌芽于封建社会的“原生态作文教学”。到了现代,叶圣陶提出了“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口号,一批前辈也付诸成功的实践,标志着“原生态写作教学”终于初见端倪。
  建国后,为什么“原生态作文教学”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准确把握中学写作教学就是要“唤醒和呵护青少年的生命意识”(程红兵语)这一本质属性,而让作文教学一直停留在写作知识的静态传授与写作技巧的反复操练上。
  近几年,高中阶段写作教学为什么越来越远离“原生态”的正确轨道?我认为,有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的原因。
  理论层面上的主要原因是:涉及作文教学全过程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尚不明确,作文教学没有科学实用的写作理念作引领。其一,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虽然新课标已明确规定,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能力”,近几年也有人撰文作了专题探讨,但仍有一些“业内人士”认识不清,如认为它兼有指导文学创作,甚至有培养少年作家之重任等。(sup)⑤(/sup)其二,对“练笔(小作文)”“大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与“一般成人写作”“作家创作”这六种常见的写作样式认识模糊,给作文教学带来了许多的混乱。从本质上看,它们虽然都是写作活动,但其特质
  
  其三,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的“范文”?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上把学生的满分作文、获奖作文。甚至著名作家的代表作视为可资借鉴的“范文”。然而,这样做既违反科学,也很难奏效。实践告诉我们,范文应具备四个必要条件:一是符合语文课标与高考说明的基本要求,在某些方面有显著的亮点,适宜相应层次者借鉴因而具有鲜明的等级性,而不是整齐划一的;二是用个性化的语言反映“自我”,不是用套话、空话、假话代教师与社会立言的;三是能体现作文素材从积累到提炼的过程.而不仅是作文结果的;四是具有相应年龄特征,而不是早熟化或幼稚化的。我认为,“小文人语篇”之所以空前泛滥,一个根本原因是不少同仁在“范文”的判断标准上出了差错,以致无意中给这种“新八股”的蔓延提供了过多的养分。
  下面谈实践层面的原因,包括课堂教学与高考命题两方面。我们的课堂教学情形如何?带着这个问题,2006年高考前,我对本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150名学生作了抽样调查,兹将结果列表概述如下:
  
  调查显示,平时的作文课上,多数学生被动写作,热情不高,困难重重。问题症结何在?程红兵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作文课“搞的是八股文的那一套,而不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的文章毫无生气;能力训练机械化,题海泛滥,荒诞离奇”。(sup)⑥(/sup)
  此外,近几年高考命题也存在一些误导。应该肯定,近几年的大多数高考作文命题在2000年以来话题作文出现的主题先行,政治泛化,鼓励虚伪等“伪话题”倾向作出了一些有效反拨;但毋庸讳言,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倾向:在选择功能上,多考思辨能力,偏离考查重点;在导向功能上,多看行为目标,忽视积累过程;在教育功能上,忽视“人”“文”融合,削弱人品考查。当然。2006年不少省市的命题对上述倾向作了较有力度的纠正。
  
  三、实现作文教学原生态化的几点策略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从全局看虽然问题多多,但并未病入膏肓。针对上述制约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这些相应的策略:
  首先,进一步加强对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进一步做好先进教育理念的普及宣传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和全员化。不仅需要以学习新课标、新课程最新理念和当代著名中外教育家的先进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通识培训,更要突出语文专业课,尤其是评介作文教学最新科研成果的专业培训,因为“语文课教什么,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sup)⑦(/sup)。(李海林语)
  其次,大力提倡原生态课堂教学,让作文教学回归释放情感,交流心灵之本色。于漪老师在谈到影响语文教育发展的因素时曾说:“最薄弱的一环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那就是课堂教学。”(sup)⑧(/sup)具体的措施可以是:(一)充分尊重学生,追求写作特色的个性化。从命题指导到讲评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鼓励和呵护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二)提供交流平台,实现写作形式的多样化。从社会需要出发,利用班级、小组或个别授课等方式,通过开展编写报刊、作文竞赛、参加社会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热情。(三)坚持读写结合,促成写作目标的多元化。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写作的爱好与水平,向他们推荐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读物,并帮助他们不断更新作文升级的一个个目标,使他们学有范文,写有标准。
  最后一点,要不断提高高考作文的命题质量,使之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根据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总趋势,我建议今后几年作文命题要做到“四强化,四弱化”:突出生成过程,减少审题难度;突出基本能力,兼顾其他能力;突出个性表达,减少人为限制;突出“人”“文”融合,降低评判标准。